就是讚。明年直接去醫學中心,1200元。

如果能因此提高護理師待遇,解決護理師不足的問題
我是挺贊成的

其實很多老人家弱勢族群不是只看一個科別
當然會覺得去大醫院比較方便
我倒覺得一般人沒事就跑大醫院幹嘛
emeryville
缺的是病房護理師,門診的錢大概不會用在病房上面。
nwcs
大醫院才有聯合門診,一堆醫師一起會診。
nwcs wrote:
半夜送急診、慢性疾病、老人常見疾病,只要嚴重一點的,都不是地區診所可以處理的,不去大醫院,是要自醫嗎 ?

我這裡除了很厲害的地區診所,口碑好一點的就是醫學中心,一般所謂的高級醫院,還真的沒人去,就算是診所轉診,也都是轉至最近的大醫院。兩極化和在地化,其實是台灣醫療常態,跟醫院等級沒太大關係。


明年直接去醫學中心,1200元

所以重點不就是

要地區 診所醫生

分類轉介醫院中心

這政策 沒什麼毛病啊

huang635555
不是餓死就是病死
鐵牛CEO
那也太慘了 請節哀
我到覺得改善醫療流程,才能真正分流
想想我這些年看病經歷
1.小感冒,痛風,皮膚病....等等就到一般診所
2.想要檢查詳細的,就要去大型醫院,因為有設備,問題來了
掛號一次問診,醫生排抽血,超音波,X光,核磁,電腦斷層,除了抽血可以當天做,一般都要排,所以還要 再去一次純檢查,再掛號一次看報告,有問題才能治療下定論。
3.一般診所,除了婦產科,牙科,很少有超音波,X光,西醫都要靠一些影像醫學來判定,所以其實稍微單純的檢查疾病,如果一般診所有設備,可以當天當場就知道病症,就不用多次往返大醫院。
比如說看個是否有結石,如果一般診所有超音波,那由醫生或檢驗員當場檢查,當場判定,就不用擠大醫院。
不是愛擠大醫院,是背後大家都了解醫療設備的問題,那些診所醫生很多也是大醫院出來的,我們民眾也信任,但遇到需要儀器診斷時,就不得不到大醫院。
我覺得現在街邊診所和醫學中心差異,就在設備和流程。就算漲到1500~2000,該去還是會去,因為,設備就在那~~~

另外一點,迷信專家,一但有較重疾病,經常都會詢問或打聽XXX哪個醫生好,就搶掛,實際上很多門診是老專家,若遇到開刀,可能是他的學生操刀,也不是老專家親自動刀,頂多在旁指導,有指導還好,沒指導也是照開不誤!!找專家可能心理因素大一點,會安心一點吧!!
鐵牛CEO
所以 只要花1200 可以滿足願望 其實CP值ˊ 還是很高 [拇指向上]
老人家,若緊急,還是去醫學中心比較好,這1200若急需還是出得起,是讓那些還沒能走路的,多想想
鐵牛CEO wrote:
明年直接去醫學中心,1200...(恕刪)
醫學中心不是隨便說的,還是那句話,你生病一定是就近看醫,我不覺得你會為了不去醫學中心,而跑去跨縣市的醫院看診,至少我覺得,自己的命還值這個價錢。

而且,台灣醫療是高手在民間,正常人都是先就近在診所看診,不行再找大醫院,而此時,考慮的不是分級,而是看是否有口碑或名聲,都是大醫院要跑一趟,誰還在乎甚麼分級?

另外,如果你家附近就是台大、中山、北醫醫院,你會捨近求遠開車去遠處的地區診所、聯合醫院嗎?

醫療本是稀有財,漲價是必然,好好賺錢比較實在。醫療、不動產、物價,生活所需只會逐年上漲,不會逐年下跌,鈔票只有越來越薄沒有越來越值錢的。

台灣幸好有健保,比世上90%的國家都要幸運得多。
Harvey norman wrote:
真的是有錢的軍公教最大,難怪國民黨想恢復18%與高額月退俸

估計你應該不知道18%優惠存款的歷史因素
建議去查一下要講什麼再來,不然會被恥笑的
怨念聚合體 wrote:
估計你應該不知道18...(恕刪)
不是喔,不是這樣的
DPP執政這十幾年,賺得最多的,應該是綠色標案產業鏈,沒個幾百上千億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賺得最多的,應該是這些綠色得標者
而且,現在還是DPP中央執政,這規定不就是DPP要求規定強迫要漲價賺你的錢剝你的皮 ? 還能牽拖到10幾年沒執政的KMT,你這鍋也甩得太遠了,真是降智降到18層地獄了
離我最近的就是教學醫院.....難不到我還要跑遠去找診所
漲價是應該的,沒有急病到需要儀器診療的先去一般診所
不過應該要求診所必須有相當程度的醫療檢查儀器,不能光靠醫生猜
blood0819
這應該有點難,畢竟很多檢查靠的是放射師跟醫檢師,醫生不一定有那麼好的檢查技術,也不一定有相關的執照,光有儀器也沒用
nwcs wrote:
如果你家附近就是台大、中山、北醫醫院,你會捨近求遠開車去遠處的地區診所、聯合醫院嗎?


如果是住這些地段的話

花個1200去醫學中心

應該沒什麼問題

畢竟 高品質 高消費

A咖錦衣衛 wrote:
離我最近的就是教學醫...(恕刪)
我有朋友就是X光技師,醫療檢查儀器是要花錢買還要受訓,更是要養專門的技術人員,沒證書執照是不能執業的,地區診所幹大醫院的事,一年能用幾次 ? 也太瞧得起他們了。

鐵牛CEO wrote:
如果是住這些地段的話...(恕刪)
目前台灣醫療現況是,第一線的地區診所遍佈,大型醫院也都爭取升級好能招攬更多業務,中間的中階醫院反而沒那麼普遍,只存在偏鄉地區,你都市化越高,所得越高,投資醫院的相對資本雄厚,我都能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買地蓋醫院了,有差這點錢嗎 ?
醫療分流,目前就是診所、醫院2線制,看病的沒再給你分教學醫院、醫學中心的。
掛藥、看診費越來越貴也是物價上漲的必然趨勢,但健保有國家稅收資源在支撐,跟勞保一樣,永遠不可能破產。
我猜要漲價,應該是中央沒錢了,比較合理的推測,應該是要花上兆預算去買軍火、綠電、火電、光電,推甚麼韌性XX的,說句直白的話,下個月都能每人領一萬了,你多收的稅收拿來補健保虧損,大概可以300年不漲價吧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