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一定要蓋核能電廠?


Nuke worker wrote:
最近忙著應付懂核能的...(恕刪)


我不知道您的實驗是怎樣
不過,為何不能由 100 度 加熱到 2xx 度
把所有數據做成圖表
這樣大家都沒話說呀
Nuke worker wrote:
最近忙著應付懂核能的...(恕刪)


核研所可以幫你, 但是要花錢!! 而且不便宜.

但這也不難解釋 一般人對核電不接受的原因....解釋無用

applesmangos wrote:
核研所可以幫你, 但...(恕刪)


我這件事核研所也有參與,但這次他們的角色是台電的包商,台電付他們錢.



Nuke worker wrote:
最近忙著應付懂核能的...(恕刪)


所以220C做分析會比180C保守嗎?

你要知道懂核工的不一定懂機械,如果是一個龜毛一點的人,不看到數據是不會輕易相信的

直接以數據說服他吧
那如果我再繼續加熱,
請問這杯水的溫度會怎麼變?
不變嗎?那能量跑去哪裡了?
不要跟我說光靠水面的蒸發就能帶走多出來的熱...
-------------------------------------------------

會問這種問題表示你沒修過熱力學,建議不要只會逛網路,要多看看書。

加熱水到100度,再加熱會怎樣? 很簡單! 開始吸收汽化熱,數據背給你,一克水539卡。
這時水溫不會變,請記住『水溫不變』,由於缺乏汽化核,所以水無法轉變為蒸氣。

再提醒你一點,水沒吸收到足夠的汽化熱是沒有『突沸』的本錢。

說到這裡若是再執迷不悟......
畢竟,你高興不學習是你家的事,隨便你了。


Nuke worker wrote:
最近忙著應付懂核能的...設計測試條件是142 psig/飽合溫度(ie.180C),
結果我是用142 psig/220C做設計及測試(恕刪)



請教一下,如果容器內有水,那溫度提升時容器壓力也會應該會相對提升,
你是如何控制壓力固定不變(無水 and 調壓閥?)。

KUOSHENG2 wrote:
請教一下,如果容器內有水,那溫度提升時容器壓力也會應該會相對提升,
你是如何控制壓力固定不變(無水 and 調壓閥?)。


我容器內無水,壓力是空氣打進桶內,溫度是外部電熱加上去的.
用來模擬主蒸氣破管時,蒸氣直噴,圍阻體氣鎖門內的溫度壓力狀態.
再來,ECCS啟動,圍阻體內開始灑水降溫,充滿空間的蒸氣會先降到飽和狀態,
繼續冷卻,環境降到大氣壓/90度,持續100天.

他不懂溫度壓力的組合對設計直接影響的是壓力容器的厚度,
壓力容器買的就是它的容積和厚度,
他反而著眼於蒸氣是過熱/飽合對壓力容器的影響,只因規範寫的是飽合,
我用過熱,他要求證明過熱比飽合嚴謹.
















Nuke worker wrote:
我容器內無水,壓力是...(恕刪)


因為你是用設計去說服他,但是我們核能人員講的是安全

當初訂的規範可能就是安全分析採用的base,你設計出來的與規範不同,那當初安全分析就都不可用

所以他才會要你給出220C是不是可以cover飽和溫度,如果你能證明220C更保守,那就ok了

這也能說明核能人員多龜毛XD 與規範不同就是要給出解釋或另行證明
KUOSHENG2 wrote:
會問這種問題表示你沒修過熱力學,建議不要只會逛網路,要多看看書。


不好意思,我念材料的,熱力學是我們的必修科目。

KUOSHENG2 wrote:
加熱水到100度,再加熱會怎樣? 很簡單! 開始吸收汽化熱,數據背給你,一克水539卡。
這時水溫不會變,請記住『水溫不變』,由於缺乏汽化核,所以水無法轉變為蒸氣。


唉,看來你真的是死讀書喔,
我問你,水吸收汽化熱是怎麼吸收的?
沒有汽化(相變)行為你要怎麼吸收/放出汽化(相變)能量?
不要只背"水的汽化熱是539卡/克",
那是國中生不懂原理所以才用背的。
那個對這裡的解釋沒有任何幫助。
你要去了解汽化熱到底是甚麼意思。

算了,要你自己想應該是想不出來,
我解釋給你聽好了。

水分子吸收了能量,
動能就會增加,
分子的動能增加,就是溫度上升。
(別問我為什麼,去查查甚麼是溫度就知道了)
而液態水之所以為液態,
就是因為水分子之間的引力把每個分子束縛在一起。
但是當溫度達到沸點時,
表示整杯水的分子平均動能已經大到剛好足以掙脫水分子間的引力了,
這時你繼續讓這些分子吸收能量,
那這些能量並不會讓"還因為分子間的引力束縛再一起的分子動能更大"
而是轉而讓"部分的水分子脫離其他水分子的束縛"。
這個"脫離其他水分子的束縛"就是我們說的"汽化"!
懂了嗎?汽化熱是這樣來的,
反之,當沒有這個汽化行為時,
就沒有這個汽化熱。
因為能量不會憑空消失,
你讓一個被束縛住的水分子吸收了能量,
要嘛讓這個水分子在"束縛的狀態下增加動能"(溫度上升)
要嘛就是讓這個水分子"藉由這些能量脫離束縛"(汽化熱)
沒有第三條路了。
所以當水無法沸騰時,
你繼續加熱,水分子的動能就會繼續上升,
但是因為這時的動能已經"超過"水分子之間的束縛能,
所以是個不穩定的狀態,只要一有機會,這些動能超過束縛能的水分子就會馬上脫離其他分子的束縛。
這就是所謂的突沸現象。

另外,你知道為什麼溫度在沸點以下時"只有表面的水會蒸發"嗎?
另外,這時的蒸發行為"會不會吸收汽化熱"?
如果你能回答這兩個問題,
(這應該是國中程度的問題吧)
那你就知道"吸不吸收汽化熱"跟"溫度是否達到沸點"根本沒有直接關係。
並不是因為"溫度達到沸點"所以"開始吸收汽化熱讓溫度不再上升"

而是
"溫度達到沸點"
所以
"整杯水的水分子開始大量汽化"
所以
"吸收了大量的汽化熱"
所以
"溫度不會進一步升高"

這個因果關係你弄懂了嗎?
吸收汽化熱是因為"水汽化了"而不是因為"溫度達到沸點了"...
就算溫度不到沸點,水汽化也是要吸收汽化熱。
反之,就算溫度達到沸點,只要水不汽化就不會吸收所謂的汽化熱。


KUOSHENG2 wrote:
再提醒你一點,水沒吸收到足夠的汽化熱是沒有『突沸』的本錢。


這邊再導正你一個觀念,
汽化熱在同樣的條件下是一個固定的數值,
沒有"足夠"或"不足夠"的說法。
你要嘛就是直接吸收掉固定的能量然後汽化,
要嘛就是完全不吸收能量也不汽化。
這個過程是"單一步驟",
而不是"隨著時間慢慢累積足夠的能量"。
就像開關一樣,要嘛是開,要嘛是關。
沒有甚麼開一半的事情。
如果還不懂的話,
這個觀念有點類似光電效應。
你可以去查查光電效應這個實驗是在說明甚麼東西。

cypress626 wrote:
所以他才會要你給出220C是不是可以cover飽和溫度,如果你能證明220C更保守,那就ok了

這也能說明核能人員多龜毛XD 與規範不同就是要給出解釋或另行證明


其實不只是核能人員如此,
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都是如此,
只要是有標準SOP的產業,
你要更動SOP裡的任何一個參數,
就算是往更嚴謹的方向更動,
QR也會要求你給出實驗數據證明這樣改不會影響原本的品質。

應該說,在他們的眼裡,
之前的規範"只能保證在完全同樣的條件之下"品質能達到規範的品質。
所以其實製程工程師和品管工程師常常吵架就是這個原因。
明明這樣子的品質是更高的,他們卻要說不符合規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