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核四討論串-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下圖,核一廠的架構,

紫色部分(圖示 20)是鋼筋水泥所構成的一次圍阻體(Primary Containment),
加上深紫色部分(圖示 2)的可移除的水泥塊,把黃色反應爐(Reactor Pressure Vessel,圖示 8)包覆在裡面.

綠色部分是二次圍阻體(Secondary Containment),福島1,3,4這部分及部分紫色被氫爆炸開.
這定義有沒有人有意見?





立體圖



福島反應爐被高溫融穿後,熔融燃料漿流向示意圖


再來,車諾比4號機設計,
一樣有紫色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圍阻體,反應堆上方蓋著3公尺厚,重2000噸的生物屏蔽及上蓋(參考核四反應爐體空重800噸),這圍阻體將反應堆包覆在裡面. 一樣的阻絕湯湯水水流來流去的鋼筋水泥架構,我不知道原能會的專業人士為何稱它沒有圍阻體,那該叫它什麼?




1.為何稱其為反應堆而不是反應爐?
因為它的燃料棒和減速石墨是堆疊在一起,它運轉時壓力是在水管側,反應堆沒有壓力,故它不需要高壓爐子
包起來,所以在運轉時可以抽換燃料棒.

2.美式BWR&PWR機組的運轉壓力是水-蒸氣和燃料棒同一側,達70kg/cm2G@飽合溫度,所以要用高壓鍋子(Reactor Pressure Vessel)把它們包封起來,故稱之為反應爐,所以要停機降壓力才能打開爐蓋換燃料棒,很多人喜歡用反應堆來形容台灣的機組,這是錯誤的.





如下圖的車諾比事故後模型,可以看到厚達3公尺1000噸的生物屏蔽(圖中間,帶一搓像毛髮的蓋子),被炸掀開一半,二次圍阻體和福島一樣也開天窗,加上石磨燃燒,所以輻射物質從反應堆一路暢通排向天空. 爐底的鋼筋水泥下也開挖隧道安裝冷卻水管以防再往下融穿.
車諾比事故會這麼大條是反應堆失控爆炸,不是沒有圍阻體擋著.

Nuke worker wrote:
下圖,核一廠的架構,...(恕刪)


不用再貼核一二跟福島了,所有light water reactor都有圍阻體是核工界都知道的事

但是車諾比,蘇俄制的石墨水冷式反應器沒有圍阻體也是核工界都知道的事

你貼的那個,要嘛就是幾公分厚的鋼材reactor vessel維持壓力用,要嘛就是石墨反射體反射中子用

另外跟您說,車諾比會那麼大條,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功率回饋系數是正值(現今設計都是負值)

Chernobyl No. 4 had no steel-reinforced-concrete primary containment structure, which would have contained the explosion. The RBMK design was known to be inherently unstable at low power, ANS noted.
https://www.asme.org/engineering-topics/articles/nuclear/chernobyl-25-years-later

RBMK reactors do not have what is known as a containment structure, a concrete and steel dome over the reactor itself designed to keep radiation inside the plant in the event of such an accident.
http://www.iaea.org/newscenter/features/chernobyl-15/cherno-faq.shtml

上次也糾正過您福島4號機的氫氣不是從用過燃料池來的

Nuke worker wrote:
核能專業人士如我之流...(恕刪)




cypress626 wrote:
Chernobyl No. 4 had no steel-reinforced-concrete primary containment structure,...(恕刪)


就我畫的紫色部分,不然那牆壁是紙糊的? 否則模型中的牆為何沒有倒?


cypress626 wrote:
RBMK reactors do not have what is known as a containment structure, a concrete and steel dome over the reactor


照你的定義,麻煩指出核一的這個concrete and steel dome在哪裡?




cypress626 wrote:
上次也糾正過您福島4號機的氫氣不是從用過燃料池來的..(恕刪)


上次也糾正過您福島4號機的氫氣從3號機來是不合理的假設.

Nuke worker wrote:
上次也糾正過您福島4號機的氫氣從3號機來是不合理的假設...(恕刪)


很喜歡被打臉?
都已經提出佐證連結,視而不見就是了
全核工界30年以來的真相就要被你推翻了,快去投期刊阿

福島核一廠4號機反應器廠房在2011年3月15日發生爆炸與3月16日發生火災,當時因為用過燃料池冷卻水系統失效,反應器廠房輻射劑量過高,使得搶救人員無法得知內部情況,故懷疑燃料池有乾沽現象,燃料高溫產生氫氣引發火災,但事後經過攝影檢查,發現4號機燃料池本體、燃料皆無明顯受損現象,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已排除4號機用過燃料池燃料發生鋯水反應產生氫氣爆炸的可能性,由於3號機與4號機共用排氣煙囪,故推斷4號機氫氣爆炸之氫氣來自於3號機;圖4為福島一廠3號、4號機反應器廠房燃料池災後照片,雖可見廠房爆炸之水泥塊散落燃料池內,但燃料池水質化驗結果顯示燃料完整性良好。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_in.aspx?LinkID=10

不信台電的話,這邊有Oak Ridge實驗室的paper
http://info.ornl.gov/sites/publications/files/Pub33574.pdf

東京電力公司自己的簡報
http://www.oecd-nea.org/nsd/fukushima/documents/Fukushima4_SFP_integrity_May_2012.pdf
cypress626 wrote:
很喜歡被打臉?都已經...(恕刪)


麻煩解釋當福島3,4號機及連通管都充滿氫氣時,為何兩個不是同時爆炸?而是差16小時分別爆炸?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氫爆?因為循環系統發生問題或損壞,壓力容器水位下降,水蒸氣接觸到燃料棒,產生氫氣,然後氫爆

因此差16小時爆炸,只是比較接觸到水蒸氣的時間不同罷了

funey87 wrote: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氫爆?因為循環系統發生問題或損壞,壓力容器水位下降,水蒸氣接觸到燃料棒,產生氫氣,然後氫爆

因此差16小時爆炸,只是比較接觸到水蒸氣的時間不同罷了


你這樣的想法,樓上的專業人士會打你臉,


Nuke worker wrote:
麻煩解釋當福島3,4...(恕刪)


你可以寫信去問東電,看它會不會回你。 以下只是我個人猜測:

氫氣是從三號機爐心出來,直接往上飄就到三號機廠房了,所以很快就達到氫爆的濃度

而要到四號機還要通過共用煙囪,而且是逆流,所以會推積得比較慢


偽核工專家被真核工教授打臉,下秒就自稱是平民老百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o3KIK1S7w

cypress626 wrote:
你可以寫信去問東電,看它會不會回你。 以下只是我個人猜測:

氫氣是從三號機爐心出來,直接往上飄就到三號機廠房了,所以很快就達到氫爆的濃度

而要到四號機還要通過共用煙囪,而且是逆流,所以會推積得比較慢


你不是說各界已經相信東電的說法,怎會無法解釋我的想像? 還要動用嚴謹的專家的您的猜測?

是啊!通過共通煙囪進入四號機是要用逆流的!
氫氣不經由煙囪往上飄入大氣,且在有四號機背壓的情況下,卻往下鑽進四號機,你買得到會往下飄的氫氣氣球嗎?
而且在三號機氫爆後,二次圍阻體已經炸開的情況下,氫氣就是不往大氣飄,卻都往四號機鑽? 還鑽了16小時讓4號機達到氫爆濃度? 三號機的氫氣對四號機真的怨念那麼深嗎?
你有看到三號機的聯通管已經被炸開了嗎? 三號機氫氣前往四號機的管道已經斷絕了,還如何差16小時慢慢累積? 當然你可以說是被四號機炸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