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4112 wrote:現在台灣夏天的供電問題已經由中午變成太陽能無能為力的夜間尖峰 順便呼籲各位朋友,我是本棟樓的樓主,非常歡迎各位加入討論,但是請先把第一樓的內容全部看完,再來參與討論. 否則又會一再重複入門級的問題,這樣就失去製作懶人包的意義了.
盧秀燕強調發展光電 堅決反對核電廠設台中 馬英九日前表示解決藻礁最好的辦法就是重啟核四電廠,並有學者提議可以考慮將核電廠設在台中,中國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對於相關議題避談,今天則在市政會議上表示,增加太陽能光電,才是台中市府的目標,強調發展綠能是政策方向。 會後,盧秀燕臨時受訪回應說,能源是“中央”政策,只要“中央”有意考慮在台中興建核電廠,她都堅決反對,但目前未有相關規劃,謝謝。 盧秀燕近日拒絕回應核能議題,引發民進黨人抨擊,今天特別強調增建光電,似有意轉移焦點止血。 護藻礁議題讓“重啟核四”討論再度浮上枱面,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指出,核四封存是馬英九的決定,馬英九則稱重啟核四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問題,解決藻礁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重啟核四,更有學者評估核四廠遷移至台中市的可能性。 盧秀燕今天上午主持市政會議,對於核能議題避談,但在主持會議致詞時強調,發展綠能才是市府的施政方針。 盧秀燕表示,她過去就以“光電倍增,回饋公益”為政見,原本計畫從2019年到2022年4年間要達到倍增目標,去年底已達標99%,目前提出光電3倍增計畫,挑戰新目標。 盧秀燕指出,原先計畫目標是2022年光電發電量要達353KW,不過因為建置進度超前,去年已經達352KW,提前達標,市府持續推動光電願景,希望2022年光電發電量可以達到1000KW,打造綠能城市。 現在吹的是什麼風? 藍皮綠骨?
chihung1105 wrote:你不知道每天除了中午(恕刪) 我的回答還是和前面一樣,去學習用電曲線。因為你不懂用電曲線所以會這樣回答。所謂的備載容量問題,都是發生在夏季,用電尖峰絕對是在中午左右。你說五點到六點尖峰?那是現在冬天的時候,理由應該是上班族全部回公司回報時,商業工業用電所導致的。但是你有注意到供電上限那條紅色線遠遠的還在上面嗎?(我國規定,那條紅色線不包括大修當中的電廠能力,而冬天是電廠大修高峰,所以冬夏的那條線不一樣)夏季空調才是整個台灣用電最尖峰的消耗,必然會發生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台灣地處亞熱帶,冬天的用電不會觸碰的到備載容量的尖峰供應。而現在有太陽的時候太陽能光電已經等同一個核四廠,未來供電量還會持續暴增。在2025會達到6座核四廠這種恐怖的規模。如果下雨怎麼辦?"全國各地同時下雨並且陰天"的時候,環境溫度下降,我們耗電就會降下來,這時就是火力接手,一年平均下來火力就可以達到節排。事實就是我國的用電曲線和氣候息息相關。
離岸風電建設進入黃金10年 哪些台廠吃到這波兆元大商機?站在緊鄰台中港的三井Outlet,朝海邊望去,高達50公尺的離岸風電基礎鋼座,正一支支地被超過百公尺高的吊車吊起,準備在岸邊試組裝;在台中港的另一頭,剛從歐洲載來的西門子歌美颯風力發電的葉片,約有60支靜置在港區;不到兩公里遠的金豐機械廠區,也有50支塔架的鋼柱庫存在旁。到今年底前,這些龐大的巨型零組件,都會運往台灣海峽,將有20支嶄新的離岸風電機組,矗立在海上。本刊採訪團隊專程南下,直擊台中離岸風電專區的最新動態,發現各家廠商的施工團隊正在一片黃沙漫漫中加緊趕工中,很難想像,在這個一開口就會吃到沙的地方,未來將成為台灣離岸風電上中下游零組件的製造重鎮。位於台中港的南碼頭廠區,有一塊比中正紀念堂大10倍的土地上,地形地貌已經出現重大的改變。重達50噸的大型工程車正在廠區忙碌地整地載沙,堆起一座小山丘;走入工地,彷彿到了澳洲挖金礦的礦場。這是台灣永冠總投資70億元的鑄造廠,預計今年底工廠完工,明年6月台灣第一套大型離岸風電機組輪鼓,就會在此製造。改變 黃土變廠房 台中港區大改造 將成台灣風電重鎮而距離永冠廠區不到50公尺,就是離岸風機龍頭西門子—歌美颯在台灣投資的大型機艙組裝廠;再相隔1公里,世紀鋼投資40億元的世紀樺欣工廠,工廠H型鋼外表已經完成,未來台灣製造的風機塔柱就會在此製造。緊鄰隔壁的廠區,就是天力離岸風電投資20億元的葉片廠,今年6月有機會打造出台灣第一套國產的大型離岸風電葉片。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的願景,正逐步轉變為落入大家眼中的真實風景,外界看起來似乎很平順,其實得來不易。去年10月時,總統蔡英文接見各國離岸風電產業負責人與駐台代表時表示,期盼國際資金、有經驗的開發商、系統商與台灣廠商合作,共同打進國際離岸風電綠能供應鏈,台灣可以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零組件的製造大國。願景 亞太製造大國 夢想工廠陸續投產 打造海上綠電長城今年3月中,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在喜來登飯店成立,現場聚集丹麥、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的駐台代表,各國國旗放置在會場桌上,猶如在台灣舉辦的小型聯合國會議。包括哥本哈根風能開發(CIP)、沃旭能源、達德能源、麥格理、北陸能源、上緯新能源、玉山能源、捷熱能源8大風力開發商全員到齊,好不熱鬧。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年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10億瓦)目標,加上2026年至2035年將新增至10GW,須仰賴國內外開發商、系統商及台灣設備商共同建構離岸風電產業生態系統。經濟部則預估台灣離岸風電整體產值逾1.5兆元,未來包含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海事工程、風機零組件等,將超過二十多家本土供應商受惠,將是台灣離岸風電零組件發展的明星。
Cavendish Lab wrote:太陽能只有白天才能發電,請問台積電24小時運轉的晶圓廠夜間的電力來自何處?是不是又要火力全開?除非設置昂貴的儲能裝置。 以下引用自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問題18問題18: 臨時無風,又缺乏如歐洲電網調度,會經常停電?答: 台電系統規劃處工程師公開說明.經濟部公開說明綠能發電過小,用燃氣(或水力)補足,過大降載或關閉機組,搭配590MW儲能系統調度.在完全無核,無風,無光,無水,無儲能時,即是100%火力發電.
stunmaker wrote:以下引用自離岸風電謠...(恕刪) 儲能裝置容量只有0.59GW,佔總發電量40GW的1.5%,真是杯水車薪。至少要佔到20%,才能在沒風又沒日照的時候不需啟用火力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