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這麼快就斷定100% 李長榮化工所為 ,你信嗎????


大可不必 wrote:
先找出源頭,再來一筆...(恕刪)




對岸的氣爆:負責人收押、一堆官員下台。
**********************************


看來阿共阿 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JuneSummer0612 wrote:
中央要負責團隊:當天只有榮化的管做運輸,所以確定榮化是兇手....
8/3新聞:中石化表示:我家有一條管還有260頓丙烯在裡面,清空大約要7天時間..

中央要負責團隊:我是聽業者講才知道..
有6分證據講10分話....
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直轄市政府應有的作為

另外一堆人一直把網友要求事情查更清楚當成是替榮化辯護
本人實在是無言以對


為什麼第一時間要指責榮化很間單

因為當天丙烯輸送有問題有洩漏的就是他了

自己都已知道管線壓力出現問題也收不到料,在現場會勘時還隱瞞否認....

至於市府又不是檢調憑什麼第一時間就要先指責榮化

當然最後責任是事實釐清本來就是要靠檢調及專業單位

但市政府是防救災及主管單位承受外界壓力最大,榮化在整個防災過程中不配合的的隱瞞及欺騙

造成最後傷亡結果,是誰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就已知的事實提出批評

市府跳出來批評榮化的行為本來就很合理,這行為也不代表市府都完全沒責任

---------------------------------------------------------------------

另外什麼配合偵查不公開的話,從以前看到的經驗,通常沒理虧的哪會管你什麼偵查期間不公開
為了證明自己清白都嘛證據拿出來就劈哩啪啦地為自己辯解了。

ps 我說的是以往的經驗!搞不好榮化與我過去經驗不符,把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跟沒洩氣的證據都收好好只給檢調看,面對社會大眾則先忍受大家的誤解也不一定。







在地底下未清管 中石化就還有260頓 結果李長榮10頓 哪一個 都不應該下車.
中油也要自清.

而爆炸沒方向性, 除非你有讓他反射.
氣體也沒方向性, 除非你有把他框住.

蘋果日報記者的圖若是正確, 那就慘了.

為什麼 往那個涵管裡那一個 方向沒炸, 而垂直這一側炸了?!

兇手可能性越來越多. 媒體不辦案就算了 還讓嫌疑犯下車.....
當然是相信

他們每次面對工安問題處理極差勁

就知道這公司的人講話不可信

寧可相信政府當局

該公司的創辦人搞不好目前在地獄生活

未來也有董座的份

troy1 wrote:
當然是相信他們每次面...(恕刪)


為何高雄政府和榮化一樣,

這麼快就撇清責任???


兩方還在踢皮球阿


轉貼自http://disp.cc/b/163-7YSL
關鍵壓力異常影像網址 : http://0rz.tw/2BuB6


李長榮,華運 公布工作日誌,小弟來位各位導讀其中發生什麼事,以及哪些地方出問題

以及雙方由於錯誤觀念犯下最關鍵的錯誤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首先奉上雙方結合後的通聯記錄

===============懶的看的話直接下跳,下方直接解釋================

(榮化)20:50 華運量無0

(華運)20:55 大社來電表示未收到料,而P-303指示跳升 33~34
XXX立即查看 P-303狀況,電流175A/PIC-312 27kg降至18kg
MCC電流180A P-303 STOP

(華運)21:05 To亨回報狀況,通知Lcyc 大社/前鎮暫停外送
並協調試漏管線
期間聯絡協調事宜

(榮化)21:20 送出 但謂壓力Keep未上升再停

(華運)21:30我方阻閥關斷
(華運)21:45大社組閥關斷,開始試漏,管壓 我方 13 kg
大社 13.5kg 未降
(華運)22:00 大社來電,低液位要求泵料
致電亨 可否泵料 ~ 經協調後同意泵料

(榮化)21:40 ~ 22:10 雙方 valve 關,check管線壓力 13.5K 無漏


(榮化)22:10 送出 量

(華運)22:10 P-303 Run
(華運)22:15 開始泵料

(華運)22:25 持續與大社詢問收料狀況及管壓 大社 20噸 / 我方 24.5噸
(華運)22:45 管壓微升
(華運)23:10 To 亨回報出料狀況
(華運)23:35 孫領班到場表示 二聖路與凱旋路洩漏丙烯
立即將 P-303 Stop 並回報亨
================================================================

簡單講, 20:50 華運方面發現丙烯流量沒了 0

工廠發生異常,停下來確認處理是很正常的家常便飯

所以雙方停下 pump 試打一下,看看丙烯能不能再打出去

榮化方面 21:20 再送出一次,奇怪的是壓力沒上升

所以雙方很慎重的,把兩邊的閥關起來,

如果管子有洩漏的話,裡面的東西漏掉,壓力會掉下來

這個測試方法是化工廠很常用的 "飽壓測漏" 手法

反正有漏,壓力就會掉下來,壓力沒變化,表示沒漏,這個觀念常常在用

雙方很慎重的做了飽壓測漏後,確定壓力 keep 在 13 kg 附近不會下降

所以判斷管子沒有洩漏

華運方面很慎重的通知亨 (猜測大概是上級主管),有了判斷依據後決定繼續泵料

22:10 繼續送料

=========導讀完畢,以下分析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壓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後異常掉到 13 附近

然後就不再下掉了,而且榮化與華寶都有作飽壓測試

這的測試理論上跟殺人有不在場證明一樣是個強力證據,證明管子沒破

但這個飽壓測試有個關鍵 bug ,也是讓李長榮 華運犯下大災難的錯誤觀念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壓運送,在 40 kg 高壓下會液化成液體

如果壓力慢慢流失掉,壓力掉到一個數值,丙烯就會氣化成氣體

這個壓力叫做飽和蒸汽壓

丙烯 25℃ 飽和蒸汽壓 = 1158 Kpa 換算大約是 11.5 kg

也就是說管子破掉時,釋出的空間讓裡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不斷的轉換成 11.5 kg 的氣體丙烯

液體氣化成氣體體積大概會膨脹數百倍,這些大量的丙烯氣體 keep 住了壓力

管子裡面大量的液體丙烯不斷的在 11.5 kg 壓力下氣化再氣化

這也就是為什麼管子壓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也讓華運,李長榮 雙方造成誤判


關鍵錯誤就在於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以上




小觀念

我們都知道 150 度西的水蒸氣 降溫的話,

會在 100度西停留,等全部變液態水才會再降溫


壓力也一樣,高壓液體降壓時會在飽和蒸汽壓附近停留,等全部變成氣體,才會再降壓

sfplastic wrote:
關鍵錯誤就在於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恕刪)


...講了很多,所有人都可以不知道.....

但是:只有~~~業者不可以~~不知道~~~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