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26日起不設大香爐及供桌

諸位大大:

行天宮沒有真的禁止燒香上供,

而是撤除廟埕的香爐與供桌,

各神殿內一樣是24小時香煙不斷、供品滿桌的,

只是我們沒有權限進去而已,那裏只有少數人有能夠進出....

現在是:[要去櫃檯捐錢, 恩主公才會知道你的姓名.]

PS、行天宮很強調沒有給人[添油香],各位只能去服務台[捐款]....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你錯了,原始佛教並沒...(恕刪)


關於你說的佛經
以所謂法華經而言
印度無所謂法華經
(見http://blog.udn.com/hsueh1951/3633468)
印度沒有《華嚴經》的這個整體經書,而只有相當於其中章節、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各自經卷。依考據,在西元200~400年的這個期間,組成華嚴經的各個獨立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才最終合成為完整體系的《華嚴經》大典。

而最早在中國議程漢文的佛經為
《魏書‧釋老志》,上面記載了「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依照這個記載,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就應該是《浮屠經》。
"當時的印度師徒相授一般都是口授,只是景盧卻按照了中國人的習慣把這部經筆錄了下來。從經書的內容看,除了部份的佛教基本經義以外,主要的還是在講述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出生、父母和家庭,及體態特徵等。從形式內容看,伊存是在描述一個佛陀和他的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對佛教的教義傳述。而稱之為經,那是古人的習性,如同其他的古文也有被尊稱為“經”是一樣的。"

所以,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而以文獻考證
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又西元前2年與佛陀滅應差距有 400 年左右
400 年有多久,明朝到現在
明朝到現在以口授方式,會有多少的穿鑿附會?
是故
那些經典,很難是精確是佛說(甚至有人主張大乘佛教非佛說)
但是,思想方向很難改變
所以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以此思想問佛
要修佛是否要焚香,依佛的思想,可,也不可,端看你個人方便,那只是外在的相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有人說,這是傳道者開的方便之門,讓修佛者有一個方向
那也 OK , 佛陀本意必不反對
但,佛陀會說那不是必要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香佛所使,是要使教徒更有信心,更有凝聚力
以考證來看,多為後世傳道方便之門

就我知道(我也是聽長輩說的)
拿香是為了跟神明或某種形態溝通的"媒介"
就跟基督徒飯前要禱告是一樣的
不然神明怎麼知道你有沒有虔誠?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傳統與方式
就像我很不解某個宗教不能喝咖啡跟茶是一樣的
我想燒香也是某些人對佛道教的信仰一種的表達方式

出處為何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佛道教已經算是不錯的
也許小小的不環保
但是不會為了某些節骨眼直至今日還在為了"聖地"拼你死我活
我相信神都是大愛
不會願意見到在世的人為了小事失去更多的生命

如果今天神明能轉化
便表示這位神是有大愛大量的
而不會用更多的約束去限制信徒


就像全世界只有台灣中秋節在烤肉是一樣的
起源已經不是那麼重要
但是大家樂在這樣傳統
且一直流傳下去
KCLin0423 wrote: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KCLin0423 wrote: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KCLin0423 wrote: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既然同意不住相,那又因何而住相?
既然同意不住相,又何來制度可同不同意?
堅持於"堅持必不能得道",執著於"不執著",也不是根本...哇哈哈....


KCLin0423 wrote:
關於你說的佛經
以所謂法華經而言
印度無所謂法華經
(見http://blog.udn.com/hsueh1951/3633468)
印度沒有《華嚴經》的這個整體經書,而只有相當於其中章節、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各自經卷。依考據,在西元200~400年的這個期間,組成華嚴經的各個獨立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才最終合成為完整體系的《華嚴經》大典。

而最早在中國議程漢文的佛經為
《魏書‧釋老志》,上面記載了「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依照這個記載,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就應該是《浮屠經》。
"當時的印度師徒相授一般都是口授,只是景盧卻按照了中國人的習慣把這部經筆錄了下來。從經書的內容看,除了部份的佛教基本經義以外,主要的還是在講述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出生、父母和家庭,及體態特徵等。從形式內容看,伊存是在描述一個佛陀和他的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對佛教的教義傳述。而稱之為經,那是古人的習性,如同其他的古文也有被尊稱為“經”是一樣的。"

所以,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而以文獻考證
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又西元前2年與佛陀滅應差距有 400 年左右
400 年有多久,明朝到現在
明朝到現在以口授方式,會有多少的穿鑿附會?
是故
那些經典,很難是精確是佛說(甚至有人主張大乘佛教非佛說)
但是,思想方向很難改變
所以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以此思想問佛
要修佛是否要焚香,依佛的思想,可,也不可,端看你個人方便,那只是外在的相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有人說,這是傳道者開的方便之門,讓修佛者有一個方向
那也 OK , 佛陀本意必不反對
但,佛陀會說那不是必要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香佛所使,是要使教徒更有信心,更有凝聚力
以考證來看,多為後世傳道方便之門

我確實無法證明 哪些是 親說、哪些是 穿鑿附會 的

我也不知道 關帝經典 是不是 關帝親說 的

不能說︰因為 某 關帝經典 不是 關帝親說

所以 照著修 會有問題

啊 ... 關帝經典 應該要有 武譜套路 吧?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KCLin0423 wrote:
關於你說的佛經以所謂...(恕刪)


有了google以後,人人可以是神人,甚至是神..

水云 wrote:
啊 ... 關帝經典 應該要有 武譜套路 吧?...(恕刪)


據說關聖帝君留下的是“武神戰器“。
KCLin0423 wrote:
關於你說的佛經
以所謂法華經而言
印度無所謂法華經
(見http://blog.udn.com/hsueh1951/3633468)
印度沒有《華嚴經》的這個整體經書,而只有相當於其中章節、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各自經卷。依考據,在西元200~400年的這個期間,組成華嚴經的各個獨立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才最終合成為完整體系的《華嚴經》大典。
而最早在中國議程漢文的佛經為
《魏書‧釋老志》,上面記載了「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依照這個記載,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就應該是《浮屠經》。
"當時的印度師徒相授一般都是口授,只是景盧卻按照了中國人的習慣把這部經筆錄了下來。從經書的內容看,除了部份的佛教基本經義以外,主要的還是在講述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出生、父母和家庭,及體態特徵等。從形式內容看,伊存是在描述一個佛陀和他的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對佛教的教義傳述。而稱之為經,那是古人的習性,如同其他的古文也有被尊稱為“經”是一樣的。"
所以,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而以文獻考證
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又西元前2年與佛陀滅應差距有 400 年左右
400 年有多久,明朝到現在
明朝到現在以口授方式,會有多少的穿鑿附會?
是故
那些經典,很難是精確是佛說(甚至有人主張大乘佛教非佛說)
但是,思想方向很難改變
所以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以此思想問佛
要修佛是否要焚香,依佛的思想,可,也不可,端看你個人方便,那只是外在的相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有人說,這是傳道者開的方便之門,讓修佛者有一個方向
那也 OK , 佛陀本意必不反對
但,佛陀會說那不是必要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香佛所使,是要使教徒更有信心,更有凝聚力
以考證來看,多為後世傳道方便之門

所以呢?你想說甚麼?
我想你應該不知道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的三個月後,為了確保佛的教法能
長久弘揚流傳於世,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們即在七葉窟舉行了史上第一次的集結,
以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為上首(大會主席),五百位已證阿羅漢果位的佛弟子參與,
由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誦出「經」,優婆離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誦出「律」,經過參與集結大會的五百位阿羅漢一致認可後,確定了流傳於世的佛教
經藏與律藏,史稱「王舍城集結」、「七葉窟集結」、「五百集結」,之後還有多次
的嚴謹集結,確保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會因宣講人的不同而被任意曲解、改變,
而我所引用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曾說過「香為佛使」的經典-《增一阿含經》正是在
佛教第一次集結就確立的經典,所以,請你不要再說「不論是原始的佛陀或者老莊
燒香燒金紙這件事,都是沒必要的」、「佛教,應不主張焚燒任何事物」、
「就理性與宗教起源(佛道的最初始思想,釋迦摩尼與老莊)而言,
就我所知,沒有燒香與燒金紙參拜這種事」等與事實不符的言論了~

就算不看《法華經》,光看《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中,
也都有對於燒香的記載,而其中正記載了釋迦牟尼佛所說「香為佛使」的原由,
而《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等經不是只有漢傳佛教有,
南傳佛教(巴利文佛經)、藏傳佛教也都有這些經典~

你以為佛教徒是盲目的相信《法華經》、《華嚴經》?
要知道古代翻譯佛經是很嚴謹的,字斟句酌,不是隨便翻譯的,
有政府出面組織的專門的譯場,譯場內有嚴謹的組織,至少要經過
「主譯、傳語、筆受、潤文、證義」五道程序嚴格把關,怕的就是
不能完整確實的將原文的本意與精神翻譯出來,以《法華經》的翻譯者,
佛教四大譯師,後秦高僧-鳩摩羅什大師在翻譯《法華經》時,光是譯場的助手就高達三千多人,
而這些譯場翻譯人員,不是只有中國僧人,更多的是來自安息、天竺等國的高僧,
而《法華經》在中國更不是只被翻譯過一次,根據唐朝高僧道宣大師所載,
在西晉、東晉、隋朝皆曾被翻譯成中文,其中不乏來自天竺(即今印度)的高僧參與翻譯的工作,
在多種譯本的互相參照比對之下,最為人所推崇而流傳至今的版本,就是佛教四大譯師之一,
後秦時代的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版本~

《法華經》、《華嚴經》這兩部大乘佛教經典流傳至今,備受歷來佛教高僧大德所崇敬與重視,
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亦不敢質疑《法華經》,反而進行講解,《六祖壇經》記載: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佛教四大譯師之一,曾親自遠赴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多年的唐代高僧-玄奘大師,
自幼11歲即熟讀《法華經》,若果真如你所說
「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則為何不見玄奘大師出來破斥?

你同不同意佛經所著各種制度?好好笑,佛經所著各種制度還需要你同意?
那請問世界各國的法律、各宗教的制度要不要也經由你同意?
至於你同不同意佛經所著各種制度,那是你的問題,不會因為你的同意與否而有所影響~

不論你同意與否,「香為佛使」確實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也確實在原始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年代)
就已存在,並且是經過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們確認過的,請你請你不要再說「不論是原始的佛陀或者老莊
燒香燒金紙這件事,都是沒必要的」、「佛教,應不主張焚燒任何事物」、「就理性與宗教起源(佛道的最初始思想,釋迦摩尼與老莊)而言,就我所知,沒有燒香與燒金紙參拜這種事」等與事實不符的言論了~
最近的新聞
自己google
"拜神不靈!男向廟宇噴十字架洩恨"
沒香火當然不靈
以前讀書考試時向恩主公擲筊
表示會考過
後來真的被我考過了
還有大大小小求籤也真的靈驗
不點香火後
慢慢會退神
最後會被"魔"給佔據
點香祭拜及燒紙錢對神明來說就是一種能量
至於心誠則靈這種鬼話
乾脆廟都不用蓋了
用頭殼想關公的樣子不就好了
祝大家年年都有頭香可以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