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沒有真的禁止燒香上供,
而是撤除廟埕的香爐與供桌,
各神殿內一樣是24小時香煙不斷、供品滿桌的,
只是我們沒有權限進去而已,那裏只有少數人有能夠進出....
現在是:[要去櫃檯捐錢, 恩主公才會知道你的姓名.]
PS、行天宮很強調沒有給人[添油香],各位只能去服務台[捐款]....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你錯了,原始佛教並沒...(恕刪)
KCLin0423 wrote:
關於你說的佛經
以所謂法華經而言
印度無所謂法華經
(見http://blog.udn.com/hsueh1951/3633468)
印度沒有《華嚴經》的這個整體經書,而只有相當於其中章節、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各自經卷。依考據,在西元200~400年的這個期間,組成華嚴經的各個獨立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才最終合成為完整體系的《華嚴經》大典。
而最早在中國議程漢文的佛經為
《魏書‧釋老志》,上面記載了「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依照這個記載,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就應該是《浮屠經》。
"當時的印度師徒相授一般都是口授,只是景盧卻按照了中國人的習慣把這部經筆錄了下來。從經書的內容看,除了部份的佛教基本經義以外,主要的還是在講述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出生、父母和家庭,及體態特徵等。從形式內容看,伊存是在描述一個佛陀和他的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對佛教的教義傳述。而稱之為經,那是古人的習性,如同其他的古文也有被尊稱為“經”是一樣的。"
所以,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而以文獻考證
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又西元前2年與佛陀滅應差距有 400 年左右
400 年有多久,明朝到現在
明朝到現在以口授方式,會有多少的穿鑿附會?
是故
那些經典,很難是精確是佛說(甚至有人主張大乘佛教非佛說)
但是,思想方向很難改變
所以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以此思想問佛
要修佛是否要焚香,依佛的思想,可,也不可,端看你個人方便,那只是外在的相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有人說,這是傳道者開的方便之門,讓修佛者有一個方向
那也 OK , 佛陀本意必不反對
但,佛陀會說那不是必要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香佛所使,是要使教徒更有信心,更有凝聚力
以考證來看,多為後世傳道方便之門
KCLin0423 wrote:
關於你說的佛經
以所謂法華經而言
印度無所謂法華經
(見http://blog.udn.com/hsueh1951/3633468)
印度沒有《華嚴經》的這個整體經書,而只有相當於其中章節、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各自經卷。依考據,在西元200~400年的這個期間,組成華嚴經的各個獨立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才最終合成為完整體系的《華嚴經》大典。
而最早在中國議程漢文的佛經為
《魏書‧釋老志》,上面記載了「漢哀帝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依照這個記載,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就應該是《浮屠經》。
"當時的印度師徒相授一般都是口授,只是景盧卻按照了中國人的習慣把這部經筆錄了下來。從經書的內容看,除了部份的佛教基本經義以外,主要的還是在講述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出生、父母和家庭,及體態特徵等。從形式內容看,伊存是在描述一個佛陀和他的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對佛教的教義傳述。而稱之為經,那是古人的習性,如同其他的古文也有被尊稱為“經”是一樣的。"
所以,比這部經書更晚的法華經與其他經典,會是佛說? 會是佛的本意?
而以文獻考證
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灌頂年,則釋迦牟尼涅槃約為西元前387年到前384年間。如果以佛滅116年為阿育王自立為王的一年,再過三年才灌頂,那末佛滅應為西元前390年到前387年間。
又西元前2年與佛陀滅應差距有 400 年左右
400 年有多久,明朝到現在
明朝到現在以口授方式,會有多少的穿鑿附會?
是故
那些經典,很難是精確是佛說(甚至有人主張大乘佛教非佛說)
但是,思想方向很難改變
所以
我只同意佛的思想,主張 不住相,不二,無相佈施 種種"精神"與"思想"
以此思想問佛
要修佛是否要焚香,依佛的思想,可,也不可,端看你個人方便,那只是外在的相
我不同意那些佛經所著各種制度
有人說,這是傳道者開的方便之門,讓修佛者有一個方向
那也 OK , 佛陀本意必不反對
但,佛陀會說那不是必要
但,"堅持"必不能得道
香佛所使,是要使教徒更有信心,更有凝聚力
以考證來看,多為後世傳道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