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會在開採時將硫份去除,因此天然氣含硫量低,燃燒時產生的SOx遠低於國家標準,因此排放氣體不管制其SOx。但是燃燒高溫會讓空氣中的N2與O2反應成NOx,因此需要用脫硝反應器去除NOx。
煤礦燃燒就比較多雜質,一般而言煤礦燃燒會產生CO2+H2O+SOx+NOx,俗稱氣狀汙染物。相對的,無法氣化的物質會以氧化物的形態存在,稱為粒狀汙染物。
粒狀汙染物的成份與地殼元素比例相似,以矽氧化物為主,再來就是鋁氧化物,鐵氧化物,鈣氧化物。較重的會在鍋爐下被收集,稱底灰。較輕的會隨氣體排出,稱飛灰。
因此,燃煤廢氣會先經過脫硝反應器,降低NOx濃度,再經過靜電集塵器收集粒狀汙染物,最後是排煙脫硫設施去除SOx。由於排煙脫硫是濕式吸收塔,所以高溫氣體會把水份汽化,排出煙氣會含有過飽和水蒸氣,在排放至大氣時因溫度驟降,飽和水蒸氣凝結成白色霧狀。
不知道部份環保團體是從哪吸收到錯誤的訊息,一直講火力發電廠使用的是髒煤。事實上煤都會排放汙染物,根本沒有乾淨與否的差別,一直要電廠改用高固定碳低含硫率的煤礦根本智障。高固定碳代表低揮發份,燃燒不易的煤礦在鍋爐中容易燃燒不完全,反而增加粒狀汙染物的排放量。而低硫煤會讓飛灰的比電阻率落在偏高的區段,對靜電集塵器來說,就是降低粒狀汙染物的去除率,增加粒狀物的排放。但是低硫份能改善的硫氧化物排放量卻不多,因為電廠的排煙脫硫設施效率都很高,根本不需要再用低硫煤。
一般低硫煤是給汙染防制設備效率差或是根本沒有防制設備的鍋爐在使用,硬是掰燃煤電廠使用髒煤,是非常無知的行為。
煤粉在鍋爐中是完全燃燒,所以排放的元素碳極少,加上有去除效率接近99.8%的靜電集塵器去除大量粒狀物,因此排放的煙氣不會是黑色的。
在有了以上理解之後,再來看你的照片。為何你拍到的水蒸氣會是黑色的?當你面向陽光拍攝時,光源充足所以快門速度快,曝光時間短,你可以檢視照片中的建築物是否都是偏暗。
這就跟被拍攝者背光(即拍攝者面光),會把白人拍成黑人的原因,水蒸氣也是。
從你的照片中我無法判斷那些所霧狀物質是否為污染物,但是就我的認知,排放濃度30ppm的SOx,50ppm的NOx,15ug/m3的粒狀物,不會是這樣的霧狀。加上霧狀層的高度,我認可能是背光拍攝雲層的可能性比較大,要造成這種大氣層級的可見霧狀污染物,可能要整個工業區燒起來才有機會了。
Wow_Senior wrote:
我稍稍看了幾樓啊....(恕刪)
推薦中興只是單純的地緣因素
至於誰是環工界的第一把交椅,我想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中興的莊教授,畢竟是環工界的前輩,我也不太想批評他
網路上有相關的討論,這部分就請您自行搜尋。
這個世界沒有零污染的工業,只有汙染濃度與種類上的差異
核能難道沒污染嗎?相對燃煤可以說沒有
那輻射不是污染嗎? 我想這個問題再清楚不過
選擇對地球友善,那就是低碳排、低空氣汙染物的核能
選擇選離輻射,那就只能增加排碳以及排放空氣汙染物
這一切都僅僅是選擇,沒有對與錯
唯一能有對錯的,就是來源與用途
比方說基載電力,就是穩定的燃煤鍋爐以及核能就是首選
中載機組就是運作彈性高的天然氣鍋爐
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因為無法24小時穩定供電,做為尖載供電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所以,當那些反核人士提出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成為基載電力
我一定是努力的靠北他們智障,但是我反綠能嗎? 抱歉,我可是很支持綠能的。
----至於現在討論的主題
我也曾經是個只看總排放量,覺得火力發電廠是影響整個台中縣市(以前台中還沒升格)的主因
在我進環保這個產業時,這個想法被公司的前輩噹到爆
"公司蒐集那麼多期中、期末報告書都部會去看是嗎? 講這什麼蠢話"
我一直記得很清楚是誰讓我對火力發電廠的印象改觀
六輕也是
雖然台塑是間錢給的少,要求又超級多的公司
但是當我實際踏進六輕廠區,看過他們的環保設施以及歷年的監測、檢測報告,這一切也跟著改觀
我並不想幫六輕說好話,六輕對環境的影響不可能是零,那些環保團體愛講就給他們去講
只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有些話是情緒性的,是非專業的,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也不會太吐槽
但是有些話卻是用專業包裝謊言,我講話就會比較酸一點
不是台塑給我什麼好處,從我踏進環工界到離開,從台塑那得到的就只有公司發的1000塊專案達成獎金。
發言只是秉持自己的專業良心罷了。
hareluya6510 wrote:
推薦中興只是單純的...(恕刪)
兩點稍稍跟你講下.
1.人為產生出來的輻射當然是汙染無誤.
但核能電廠沒有產生任何輻射汙染,因為都封存的好好的.
核能電廠周遭的輻射劑量跟其他地方的環境輻射相比沒有比較高.
相關的存放場也是,當然包含那個一直被拿來鬧的蘭嶼.
此外啊,輻射很常見,火力電廠燃燒也會產生輻射.
2.我也靠北綠能,尤其那堆卯起來要取代核能的嘴臉.
但我不太一樣的一點就是,我並不支持現有的綠能.
太陽能重汙染
風能不適合台灣,啥亞洲最佳風場是100%的謊話,東亞最佳風場在日本海,不是台灣海峽.
水力就不用說了,已經開發滿了.
啥潮汐能,洋流能就不用講了.前者規模小,適合地點也少.洋流做做實驗說說嘴無所謂,真要搞大,台灣等著被制裁.
洋流影響全球天氣,誰敢拿這玩意來瞎搞!?
地熱能更是近年來唬爛最嚴重的.
堪用的一個都沒有,硬要說我會支持的就只有太陽能.這些地表型的通通都是廢物,請上太空!
就這樣,其他部分看得舒服也讀得舒服.
頂多再講講我是絕對不能接受啥"選擇"
此時此刻,廢核就是錯誤的,沒有其他理由!
全球人類都要應該為了減緩地球暖化而努力.而不是用"選擇"當藉口.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兩點稍稍跟你講下.1...(恕刪)
封存並不是最終處置,而且不是沒洩漏就不是污染的來源。
我們都必須了解,使用何種能源會有何種風險,了解風險的存在以及危害,才能有相對應的保護措施
核能的使用不會對電廠附近的居民造成影響,就是因為知道危害的程度,所以做足了相對應的保護措施,我想這是非常容易被理解的事。
燃煤(或者火力發電)也是如此,因為了解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對地面的影響,所以採取高效率的污染防制設備
並以高空排放的方式,利用大氣的擴散降低空氣汙染物對地面的影響
至於全球性的影響,比方說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全人類都該思考的問題
有的時候,可以選擇是一件幸運,但同時也是件不幸的事
比方說核能,我可以選擇使用或者不使用核能,可以自主的選擇當然是幸運的
但是當自己是少數的那一方,我們就只能被迫同意另一方的選擇,這就不是什麼幸運的事
在民主的社會,選擇本身就是件必然又無法抗拒的事。
至於綠能的定位,當成基載或是中載都是辦不到的事,畢竟是屬於間歇性能源,也因此無法讓綠能承擔所有尖載發電
但是如果裝置容量夠大,是可以把他當成尖載的一部分來使用
若是用具有快速反應機能的尖載機組,因應綠能的供電量動態的調配發電能力
或許綠能就不會是雞肋的存在,至少不會比現在的綠能雞肋就是了
hareluya6510 wrote:
天然氣的反應不需要...(恕刪)
第二組的組圖是全景圖,第二組第三張右邊是應該可以看到大肚山,除了我所畫代表線西的那個區域才會比較受到光的影響那組圖己經降低強光對整體的影響,第一組跟第三組的圖裡面的顏色比較偏第二組第三張,因為那是原色,全景圖底下會黑是因為那組圖是由朋友家拍的,因為他家頂樓可以直接遠望相闗點較無視線阻礙,他那雖然是線西但可以看到大肚->全興->台中港->彰濱線西區,而為了不避免麻煩相關的建物反黑做處理。
以下是第三組圖的相關位置,今天沒有空過去,有兩個電塔然後有標明風力發電機組的位置(這個位置是在鹿港鎮內直接面對出海口的位置)那邊直接用街景來說明



接街無法照到堤岸上直接以台61線做說明
---------------------------------------
往內看往山區時,目視距離可以看到大肚山但是往外海看,如果有一個形容的話就有如最近的一個汽車廣告,在沙暴中剛駛出的沙暴範圍的那個分鏡,一邊是目視距離可以看到山區,另一邊不太能目視到風電機組,這個現像就是最令人不解的地方,理論上最近的目視顯像居然不如最遠的目視顯像。
這種情形不常見,但出現時外海就是模糊不清反而是看的到山景,這現象就自由心証開始(雖然以前的我也不會去相信這種事但看過後只能說很奇特),相信的人信不信的人就不用信,但如果是住這一帶的可以注意一下這個情形
鐵牛叔叔 wrote:
當初油電雙漲被念叨...(恕刪)
對太陽能或風力的補貼是需要的,再生能源本來就比較貴
對現在的政府政策不爽的點是把核能批鬥成宛如核彈的存在,把火力發電廠鬥成污染全台灣的妖魔鬼怪,再宣揚綠電是台灣污染的救世主,只要有綠能就可以抵掉核能20%基載缺口?
拔核能鏟燃煤推綠電,然後呢?大搞電廠設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再要台電高價收購,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慷的可是全民的慨,這跟我印象中的綠電完全的背道而馳。
基於環保人的立場,我是支持綠色能源的發展,但是現在的綠能政策根本是給政客長期掏空台灣的智障政策。
一直抹燃煤電廠屎,配合政客一直減燃煤許可量。再擋天然氣接收港興建,造成天然氣周轉天數直線下降,再加上沒有核能可以頂著用,未來要怎麼發展不是很明顯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