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路 wrote:
从头看到尾,挺有意思的。感想:
1.台湾有些朋友喜欢把医疗上的“服务水平”跟“技术水平”混为一谈。
2.既然比台湾跟大陆的水平,那当然是拿最高端水平来比较啊,难道要比较低端水平吗?
比如说要比两岸的大学哪边更好,你们肯定是拿台大出来比,而不会拿静宜大学出来跟大陆比吧?
3.坦白说,在科技水平方面(包括医疗),台湾比大陆强的,除了半导体制造外,基本上已经没有比大陆强的了。
4.不是我们要跟台湾比高低,而你们爱跟大陆比,比如这篇文章你看是谁发出的。大陆要比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各国的顶尖水平,台湾并不在我们的目标里。)
其實看看郭台銘先生這些首富級的都去哪邊看醫生做治療
不就知道答案了嗎??
我只能說在台灣看醫生後真的去大陸看醫生很不習慣
在大陸看過醫生來台灣看醫生評價好的比例是過半的
至於您說的科技技術水平....應該沒包括人吧!!
可惜....醫療最大資產目前還是人啊!!
是說大陸那麼大本來就不該跟台灣比要跟美國比 我絕對認同
是說要贏美國前.....至少要先贏台灣吧!!
免得落下幻想是豐腴的,現實是骨感的遺憾啊!!
最後給您一個參考,當老二不難只要頃全力就有機會
但是要當到老大光有口號跟錢是不夠的
因為真正獨一無二的菁英錢是買不到的
10年後來印證
中國10年甚至20年後一定不會當到老大.....
2. 目前西醫大概新儀器跟衍生出來的新技術應該都是歐美領先,誰能跟上尖端醫療就看大陸與台灣去西方取經的效率而定
在台灣主治醫師去美國進修一兩年是常有的事,大陸那邊呢??
3. 在新藥方面,目前也是西方各大藥廠最具研發能力,台灣健保引進新藥的效率受限於經費,自費使用應該美國FDA通過在台灣就可以開始臨床試驗了
4. 在醫學養成部分,台灣醫師養成就是讀原文書,各專科最新文獻理解研讀是駕輕就熟,知識隨時可以更新
5. 至於以量取勝的論點,量當然可以增加熟練度,但是也只限於該術式或關聯範圍..舉例來說.開了一萬台疝氣,也就只能變成疝氣聖手,並不會變成腦科名醫 ..再則,人再厲害,一天也只有24小時,兩邊滿載的醫師,量能差到哪裡去
6. 真的要比,就拿同一診斷,相同嚴重度的疾病來比兩邊治療後的預後,併發症與住院天數等等指標..
光是隨便講講每個人都是華陀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