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版這篇講的是學生上個月遠見雜誌講的是老師標題就是1000個台師變陸師詳細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來看看看看現在在大陸教育界已經進展到何種地步不論是薪資條件還是真正的前瞻性計畫承認自己的錯誤跟不足是勇敢的作為偏偏很多西瓜黨眼睛都被西瓜籽黏住了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在帶風向?或許在某泛顏色人士眼裡這1000個都是在台灣混不下去跑去對岸的吧另外那個自稱在電子業退休在這版力戰各版友的"前輩"既然都"退休了"~就去享受一下退休後的人生吧都退休了還一直汲汲營營在兩岸的議題上不累嗎?多帶老婆出門遊山玩水享福比較正當啦別一天到晚巴著網路不放跟人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不累嗎?如果心還在朝的話就運用些人脈再去找些工作來做啊在業界都幹了至少30年了應該很容易辦到才是啊如果該人士並非真正的在電子業混到30年以上已辦退休的話以上當我沒講
lkk77 wrote:這不就證明在台灣高校讀書及社會就業能培養出好人才不是人才別人為何搶著挖中國自己可以培養出人才,為何不自己培養,要高薪挖角(當地員工薪資還比較便宜) 經驗不等於人才人家只是經驗不足所以來挖有經驗的人士而不是自己培養不出人才更何況台灣這種環境只會培養出奴才真正的人才少之又少
fatlee3 wrote:您如果有招募人的經驗...(恕刪) 是的。。。台灣請計劃。。。沒關係的菜教授還真搞不了大的。。。學校尤其私校以招生賺錢為主。。。產學。。。現在這景氣。。。一般的教授能簽個一百W就不錯了。。。學校還要抽頭。。。重點是台灣目前的氛圍與跟國際市場的連動。。。不若內地。。。舉個例子。。。我們台灣BIM一開始跑的算比對岸早。。。但是現在對岸如上海中心大廈從設計到完工全面導入。。。證照制度也清楚。。。當年我們台灣一個結構找不到學校任教的博士。。。靠學士後研究投SCI。。。應聘對岸某通大任教。。。對岸給他撥經費做國家級中心。。。現在都承接對岸國家級計劃。。。我要講這段是。。。國內派系林立與各系統深植。。。對年輕一代的教授。。。沒點關係還真沒辦法做研究。。。其實連開缺也是。。。大家都想綁自己人。。。其實從口試時就是。。。
emeryville wrote:經驗不等於人才人家只是經驗不足所以來挖有經驗的人士而不是自己培養不出人才更何況台灣這種環境只會培養出奴才真正的人才少之又少...(恕刪) 挖有經驗的人士?中國都高成長20年了,沒有有經驗的?有經驗的被中國挖走你又稱這些被挖走的是台灣這種環境培養出的奴才這樣會不會對去中國讀書或被挖角去的教授不公平啊!這種邏輯思考,我不敢苟同
lkk77 wrote:挖有經驗的人士?中國都高成長20年了,沒有有經驗的?有經驗的被中國挖走你又稱這些被挖走的是台灣這種環境培養出的奴才這樣會不會對去中國讀書或被挖角去的教授不公平啊!這種邏輯思考,我不敢苟同 當需求遠大於供給的時候不怎麼樣的人也可以找到位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吧你所謂的人才要是沒有國外技術支援什麼東西也做不出來另外有一點千萬不要搞錯了大陸大學來台招生不是因為台灣學生有多優秀而是為了拉攏台灣民心真比學業成績台灣學生有資格進北大清華的恐怕只有一兩個
lkk77 wrote:真實的情況他北京求...(恕刪) 如果這個是多數。。。去對岸念書的就不會逐年倍增了。。。您知道為何無論是優秀的教授跟學生過去對岸的比例增高是為啥嗎?因為真正在做學問跟研究的教授跟想要走研究或高端路線的學生。。。是掌握對岸蓬勃發展的機遇與各式各樣有充足經費或市場驗證的項目。。。不要說在台灣。。。在歐美也不見得有這樣的項目跟經費與空間。。。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去對岸念書的大學生。。。研究所都是準備在一本的大學繼續升上去。。。做科研與做項目等。。。多數並不是去對岸念大學是為了還要再去歐美念研究所。。。如果是為了混個高分成績單或者為了畢業到歐美唸研究所洗個學歷。。。真的留在台灣就好。。。如他說的容易太多了。。。尤其台灣在搞歐美留學教育服務這塊的人才太多了。。。一個比一個厲害。。。真的。。。路線不同不用過去。。。
lkk77 wrote:真實的情況他北京求學三年po千字心得 敲醒過熱的中國夢 呵呵呵[心得] 中國求學3年心得[問題] 關於新生暑期預修這兩篇好像是同一個作者耶又是北京念書又是中央資工結果還有人深信不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