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淨零達標 核電須倍增

世界各國普遍將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列為政策目標,以及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高等因素驅動下,近來主要國家逐漸調整排除使用核電的立場,國際能源署(IEA)近日並發布報告,強調全球要在二○五○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核能發電量須從今年的四一三GW(吉瓦)倍增至八一二GW。

近來主要各國對使用核能的態度出現轉折,南韓政府在國務會議中擬定新能源政策方向,目標在二○三○年前將核能發電占比提升至百分之卅以上;美國拜登政府設立一個六十億美元基金,幫助核電廠繼續營運;歐洲議會也通過決議,將部分核能和天然氣發電視為「綠色能源」。

IEA在最新報告「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指出,選擇繼續或增加核能使用的國家,可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並讓電力系統融入更多太陽能及風能,但在未使用核能情況下,建設永續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更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IEA署長比羅爾說:「在當前全球能源危機、化石燃料價格飆漲、能源安全挑戰與野心勃勃氣候承諾的背景下,我認為核能有個捲土重來的獨特機會。」

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指出,核能有兩大優勢,俄烏戰爭發生後,國際對化石燃料的取得有疑慮,而使用核能可以增加各國能源的自主性;歐盟也承認核能為綠能,對於達到全球二○五○淨零目標也比較務實。對於核廢貯存爭議,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地方政府對乾貯設施的疑慮固然存在,但核能是否重啟中央要負最大責任,若政策方向不修正,地方也難以配合。

事實上,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台灣與鄰近的日本、南韓相似,但南韓與日本的核能比重分別是百分之卅、百分之廿,但台灣未來目標卻是零,「將核能納入國家能源結構裡,是所有企業一致的想法。」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一向支持核能,更認為過去發生的三次核災,都是可以避免的人為疏失,而現今核能發電技術進步,政府仍將核能視為洪水猛獸,反而將重點放在台灣並不適合發展的綠能,能源結構並不合理。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451367
日本之前311十年過去看核電廠發電佔比有沒有到百分之五?
kantinger wrote:
日本之前311十年過去看核電廠發電佔比有沒有到百分之五?


你是不被打臉 生活就沒有樂趣??

心理上是否有被虐待的精神病症?


Electricity sectorTotal generation (in 2019): 1045 TWhGeneration mix: natural gas 385 TWh (37%); coal 329 TWh (32%); hydro 87.3 TWh (8%); solar 69.0 TWh (7%); nuclear 63.8 TWh (6%); biofuels & waste 44.6 TWh (4%); oil 36.1 TWh (3%); wind 7.7 TWh.Import/export balance: Zero imports and exports.*Total consumption: 928 TWh


2019都超過6% 之後越來越多核能機組重啟,你說超過5%了沒 ?
Allen Yeh
馬斯克於8月26日透過Twitter表示,
各國應該增加核能發電!
為了國安、對環境不友善等觀點將之關閉實在瘋狂。

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563292201043431424
john65537 wrote:
韓擴大投資核電 台灣(恕刪)


樓主危言聳聽了,就算是天然氣成本上升,對台積電也沒有影響。沒看到中油和台電今年會賠多少錢? 身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當然是全民買單感謝台積電。韓國的做法不足取,還是台灣政府做的對,就讓一部分的人有錢起來。窮人就送去柬埔寨或是未來開戰時當炮灰。
john65537
日本也因天然氣貴森森變成逆差了
kantinger wrote:
能源進口成本高漲南韓貿易逆差創逾30年最高

錯誤的能源政策? 


原來你在婊蔡政府啊
都知道能源進口成本高漲還拼命搞天然氣

因果都搞不懂,你還是回去緬懷你的經國先生吧
chinnaut
你這個障號除了裝瞎看不到之外..還會什麼?
chinnaut
不只重啟 還要蓋新的 ..問號哥 你看得懂字嗎?
kantinger wrote:
https://www(恕刪)


倒要看看台灣電價能凍漲到何時。
john65537
已經拿納稅錢補貼台電了
Biggest King
已經漲了。
kantinger wrote:
核能發電佔日本總發電量的比例為3.9%,低於2019年的6.2%

看看核電重啟到哪去? 


是核能少發電了還是別的增加了?
怎麼不乾脆跟2013年比?

台灣喜歡跟著日本大哥哥對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