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USSIONIST wrote:敝人以前升高中跟大學...(恕刪) 教改是失敗中的失敗...這10多年把學生當實驗品....用來當成權力者.....爭權奪利的工具跟那些天馬行空理想者的試驗品....靠.....還是30年前的大學聯考最公平.....也較簡單....
很成功啊以前抱怨"一試定江山",現在讓你可以一直考一年考很多次,以前抱怨只重視"學科",現在讓你連"術科"都要去補習,以前嫌大學門太窄,現在寬到閉著眼睛都進得去,以前考完試就無聊等放榜,現在讓你填志願像買樂透...真的是改得太好了
如果是看看新聞報導那種淺到不行的東西來理解教改,其實就不要拿來說嘴了...真正暸解教改到底改成什麼樣的東西的,只有目前身處其中的家長跟學生.我弟的老大今年昇國中, 我弟決定直接忍痛送到私立中學去比較快...還好我弟也沒有認為小孩子唸書一定要唸多好,有自己的專長興趣就好了.(送去唸的那家私立中學主張培養學生的興趣)老是認為小孩非明星學校不唸,唸了就是未來人生保證的家長,這樣的人只要存在,教改怎麼改都是白費力氣.
bluesystem wrote:如果是看看新聞報導那...(恕刪) 第一句很正確,不過...我想你也...要改變社會的價值觀,要有魄力和決心,一開始曾有人提出"學區制",這應該是最根本徹底的,可惜,還是被否決了,因為,很多家長為了小孩進明星學校,忍痛在學區內買了個鳥窩(真的小到像鳥窩),買不起買不到的,就開始鬧,所以...沒下文了...那期間,私校的招生率大幅滑落,原本要考試的,幾乎都是有報就上,現在呢?前後不過2~3年,私校再度恢復榮景,一席難求!!想想,在九年國教前,是不是也有很多明星國中,後來呢?雖然現在也有一些明星國中,但狀況總不至於像明星高中一樣吧!教育官員的政策,始終搖擺不定,聲音大的一方就是贏家,檯面上經常就是那幾個團體在吵來吵去,沉默的大眾,變成被忽視的一群在吵的那些團體,是為了大眾的利益?為了所有孩子的將來?恐怕...我也正打算把孩子送到私校,雖然錢的負擔變得很沉重,但是,我希望孩子念書的環境是穩定的,不需要為了不確定因素而煩惱,這是我唯一的考量,至於明不明星學校
教改的立意是良善的,但是這幾年改下來的結果,真的讓大家都很頭痛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大家對教改的觀點越來越糟只是,我一直有個疑問12年國教的目的是要學生們"適才揚性"!!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及科系,打破明星學校的桎梏但是,這幾天的新聞總是繞著"我的小孩不能上第一志願?!"那麼其他學校不好嗎???只剩第一志願是學校???小孩上不了第一志願,人生就此毀滅???說真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第一志願的學校培育出來的,大家也都生活的很棒!!個人認為教改真正失敗的地方是"沒有改變家長的觀念"!!!
不要讓你的小孩在基礎教育去跟別的小孩分高下。重點在,你的小孩在做怎樣的思考,為何他成績會如此表現?!我常舉例國中的證明題。有的小孩,他很會念書,把所有題型做完,很容易就精熟。但是,問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何要做這條輔助線? 如果一個完全沒看過的題目,你能不能告訴我,你還能不能精準地做出一條有用的輔助線? 我還沒遇過一個可以給肯定答案的小孩。但是,他就是精熟了! (會考第一級)有些小孩,他停留在為何要做這條輔助線? 這條輔助線的原理是甚麼? 沒有這條輔助線我做不出來嗎?? 如果這是一個新題目,從頭做起,我如何能想到這條輔助線? 於是,一個晚上過去了,這個小孩可能對任何題目都不熟。(會考最後一級"待加強")然則,我所舉例的那個待加強的小孩,他真的是個庸才嗎??不,如同徐一鴻教授所說,這個被台灣分類為待加強的小孩在美國可能是一個美國人覺得非常優秀的人才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f-kvhw2yU (第28 分鐘處)這個被台灣認為待加強的小孩,在嘗試用他自己的思考,去解決一個問題。另外,不是沒有上明星高中,就表示你的小孩將來不會有大成就我有一個企業主朋友,他只有海專畢業(當然不是中國海專)他常常感嘆,如果台有讀台清交,現在可能是大企業(如華碩,廣達)的老闆我回答他如果他去讀台清交,他就沒有在社會上的一番際遇,他不會去磨出他現在的人格特質也不會創立他現在的企業而以統計而言,他現在最有可能的成就就是變成一個打工仔並不會比較好"你的際遇,就是最好的際遇,不要去在乎社會認為怎樣比較好"不要把小孩推到大家畫好的賽道上去跟其他的小孩競爭一些已知的事物。(精熟)給他走不一樣路徑的機會,也許,他會告訴你,他發現了世外桃源。給你的小孩多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間。不要硬是去填塞他的思考。思考,是人類的靈魂。沒有自由思考的人,他將如同僵屍一般。教改,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在學生,也不是在教育部,是在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