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不要再折磨年輕人 改回聯招吧

程度還是有差啦

關於這個問題,大陸最有名的就是錢學森之問!
一個問題可以問個幾十年!
我覺得應該是說: 不要再折磨父母了 改回聯招吧。
對學生來說要能讀到好的大學,無論是用聯考或是多元入學方案,一樣要很努力,當然如果家中經濟比較好又住在都市區中,多元入學方案會比較有利。
而多元入學方案要比較的東西太多了,我聽到很多年輕的夫婦不敢多生幾個小孩,就是因為培養一個小孩子就很吃力了。
而聯考的話,就算父母不清楚要幫孩子作什麼,但最少有一條清楚簡單的教育路線可以走,而且不用花太多錢來。

Forest wrote:
我覺得應該是說: ...(恕刪)


小孩都不知道自己想做啥
那不是就直接去考試填100個志願嗎?
6個志願的甄試跟本不是給這類小孩用的

但是不願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幹啥
或著看著甄試的管道不用可惜
於是去推甄了
卻又提不出對於該領域熱情的證據
只好搞一堆才藝,看看會不會比較有競爭力
於是家長累小孩也累

真的不知道要幹啥,誠實面對自己去參加考試填100個志願不是輕鬆又自然?

KCLin0423 wrote:
真的不知道要幹啥,誠實面對自己去參加考試填100個志願不是輕鬆又自然?


問題就在於

一堆家長不願意面對現實呀

有沒有人認為目前多元入學制度與少子化有很強烈的因果關係呢?

華人的價值觀是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多元入學制度對一般家庭而言
要付出的時間與經濟成本太多太高了
每天媒體又在灌輸別讓你的小孩輸在起跑點的價值觀
只好不斷讓小孩上才藝班跟文理補習班
即使已經是雙薪家庭的一般家庭
花在小孩栽培的成本也讓家庭的支出捉襟見肘
衡量之下的做法就是不生或少生
少子化時代於是來臨並造成國安問題
人口相對老化健保支出增多
家庭教育支出增多排擠其他領域的支出
造成經濟不景氣
不景氣造成薪資凍漲
仇富反商反大老闆的氣氛慢慢凝聚
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的社會環境

太沉重了
不就教育m型化跟財團化嗎?

西方的東西照搬合用嗎?
drpedro wrote:
有沒有人認為目前多..每天媒體又在灌輸別讓你的小孩輸在起跑點的價值觀
只好不斷讓小孩上才藝班跟文理補習班.(恕刪)


昨天才聽到
有個家長,他的小孩小六
然後家長要和小孩要去聽升學講座
我一聽馬上說
"那小孩再怎麼升不就是 xx 國中嗎? 是能升到哪去? 升個屁呀!"

小孩很累,完全是家長的問題

我認為去聽甚麼升學講座
不如去看 57 金錢爆
他們評論時事還蠻有根據與邏輯的,而且還帶有些經濟知識

另外
國力的衰退,在於國民的自私
以升學這件事他們的著眼點在
為何別人的小孩可以上大學,我的不行?
而不在,讓真正優秀的人上最好的大學擁有最多最好的教育資源
所以,才有廣設大學這回事
然後自己的小孩不知道要幹啥,他也要去甄試一下,以免少了個入學機會
搞得自己與小孩都很累

然後在自私的成長環境下
長大的小孩們認為,能力高者當然全拿,其他人是魯蛇,毫無利他觀念
所以,貧富差距與階級鬥爭開始
我認為造成學生痛苦的主因是一綱多本的政策導致學生負擔加重,
最好是用一綱一本和聯考的方法.
xyzhina wrote:
我認為造成學生痛苦的主因是一綱多本的政策導致學生負擔加重,
最好是用一綱一本和聯考的方法....(恕刪)


只要是學術界的人都知道
統一的思考方式,只會使思想更加僵化與衰退
高等教育(大學)是學術界(大學)在選拔人才
學術界的人會樂見於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想法?

中國從漢代獨尊儒術之後,思想上就沒有大放異彩過
就是最好的例證

而在科學界,也是不斷地讓不同的思想,去衝擊舊有的觀念
所以近代科學才能不斷演進

教育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
而不是訂一套標準然後公平分配資源
中華儒道釋三家顯學

日本唐朝抄了一堆東西過去

明治維新搞明儒王學夠不夠異彩?

西方科學界有成就的很多都有神學看法並信仰上帝

大學系統有一大部分受教會影響

日常生活宗教思想多處可見連錢上都印

發展有比較差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