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話是你自己說的!!!!


此話一出




還讓不讓民X黨活啊!!!!!!!!!!!
lala711107 wrote:
其實現在把韓以往的過錯拿出來打效果已經不大了,韓粉已經不管對或錯,拆或不拆都沒差了,就是當成偶像死忠到底,韓的支持度就像一灘死水,不會有任何變化。..(恕刪)


No~~
死水只是韓的鐵粉
韓粉在期待那些藍營內部的反韓聲量時間久了就會冷卻
為了下架民進黨會含淚投韓
綠營重新翻舊帳就會喚起反韓勢力的記憶
就算不能為綠營加分,也會為藍營減分
牌不一用一下子全出
這半年來的韓的"豐功偉業"還少嗎?
guanching wrote:
彼此尊重,其實你不寂...(恕刪)
不挺韓可以,但你必定轉挺綠或柯P,理由呢?一個只會撿便宜,一個只會收回民主跟自由,有油水全黨分就是不分給人民。挺的理由是什麼?若不投任何人,當我沒說過
台灣就是有兩套標準
罵韓多麼的爛
那另外的一位就好嗎
用奧步選舉 舉國皆知 那是好的嗎
抹黑別人無所不用其極 那就好的嗎
即使韓很不好
另外的會比韓好嗎
-
中間選民們
我們就算是要從兩個爛蘋果中選擇
也應該選擇一個比較不爛的吧
不要傻傻的只看到被批評的人
去看看批評別人的人他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人
自己作的天怒人怨 還有臉講啊
-
去年痛宰爛黨
明年把他們掃到歷史的灰燼裡
好好的台灣 就是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

fuzzy37 wrote:
韓粉已經被中天洗腦...(恕刪)

很難想像這些粉的心態,韓國瑜是韓粉的再生父母?還是救命恩人?呵呵!


Ste100 wrote:
官股民營的北農公司...(恕刪)


第一,
資產負債表我也看過了,你看過了嗎?既然你說還有那麼一點點意義,你要討論哪一點呢?

第二,
停車場每年超過一億的利潤?你哪來的資料?我只看過市場處官員回答議員質詢時說:「第一和第二果菜市場停車場年收約1.1億元,扣除成本約有7000多萬淨利,每年繳給市府約2900萬使用費,其餘約5000多萬為北農收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925002301-260405?chdtv

營收和利潤都分不清楚,這就是典型不研究財報就想和人爭辯績效、獲利、盈虧的例子。

所以你是在罵韓國瑜的北農績效也只是靠停車場收入?

第三,
如果北農的財報不需要看,請問當初拿無音寧看不懂財報來痛宰他、笑她是高薪實習生是幹嘛?

如果北農的財報不重要,那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唯一能誇耀的就是自己在北農經營績效多好、胡扯自己讓北農「轉虧為盈」,那是在幹嘛?

不就典型的「自己看不懂財報就說財報不重要」、「自己的經營績效比不過人就說官股民營的北農不需要看績效」。

Ste100 wrote:
來源連結節錄部份內...(恕刪)


你引用的這種論點,我正好在其他地方回覆過,先貼一篇基本觀念回答你,後面還會針對你那篇轉貼文的錯誤一一回答。

吳音寧的獲利成長是剝削員工所得而來?

這是個假議題,應該要反過來問:韓國瑜的高額獎金是剝削誰的所得而來?

韓國瑜任內大發獎金是在104年和105年,而這些獎金的財源來自當年度批市交易手續費收入和銷貨收入暴增。

歷年手續費(管理費)收入
101年為555,768,206元
韓任內
102年為567,815,726元
103年為580,642,296元
104年為625,162,470元
105年為697,480,777元
吳任內
106年為621,907,279元
107年為571,243,248元

104年比103年暴增4452萬元,105年又比104年暴增7232萬元。

歷年銷貨收入
101年為1,066,482,637元
韓任內
102年為1,062,195,256元
103年為1,051,671,014元
104年為1,312,709,557元
105年為1,616,802,065元
吳任內
106年為1,444,208,365元
107年為1,414,485,851元

104年比103年暴增2億6104萬元,105年又比104年暴增3億409萬元。

這兩項收入合計,104年比103年暴增3億556萬元,105年又比104年暴增3億7641萬元,這就是韓國瑜大發獎金的本錢。

那麼,這兩項收入暴增是因為韓國瑜經營能力大爆發嗎?並不是,而是因為那兩年蔬果交易價格暴漲。

歷年北農批市蔬果交易價格合計
101年為29.32元/公斤
韓任內
102年為28.95元/公斤
103年為29.31元/公斤
104年為31.80元/公斤
105年為37.75元/公斤
吳任內
106年為32.15元/公斤
107年為28.85元/公斤

交易價飆漲,導致交易金額大增:

北農批市歷年交易總金額
101年為196.7億元
韓任內
102年為200.7億元
103年為205.4億元
104年為220.7億元
105年為248.2億元
吳任內
106年為222.5億元
107年為200.3億元

交易金額大增,由交易金額抽3%的手續費收入當然隨之暴增。銷貨收入也是批市交易價格波動,因而也隨之大增。

而蔬果價格大漲又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和經營能力毫無關係,純粹是天災導致農損所致:

台灣歷年農損:
101年為55.5億元
韓任內
102年為94.8億元
103年為3.2億元
104年為144.3億元
105年為272.8億元
吳任內
106年為39.7億元
107年為44.7億元

天災導致農損破表,是104年、105年蔬果交易價格暴漲的原因,也是北農手續費收入、銷貨收入暴增的原因,也是韓國瑜大發獎金的本錢來源。

有人多賺了錢,就有人多付了錢。那麼,是誰為這筆暴增的手續費、銷貨收入買單呢?當然就是大台北地區的消費者囉。

那麼,韓國瑜到底因為天災農損而多賺了多少呢?

就拿韓任內105年和吳任內107年來比較,105年手續費(管理費)收入比107年多了126,237,529元,韓不是號稱自己發了一億多元的獎金嗎?就是這個囉。

換句話說,把獎金發掉之後的獲利數字,才比較接近韓的真正經營績效吧。所以,我們單純拿現在的北農財報數據來比較就可以了,不要再扯什麼獎金不獎金了,那只是讓人想起當年台北市民吃了天價高麗菜的不快、讓人好奇韓國瑜的獎金有多少是發了市民的災難財罷了。

不過,如果你還是堅持要討論員工獎金、收入的問題,我也有進一步的北農財報分析可以奉陪喔。

Ste100 wrote:
來源連結節錄部份內...(恕刪)


你那篇轉貼文提到:

「韓國瑜擔任北農總經理的時候,2016年端午節發放給員工的獎金是每人5萬元,中秋節發放的獎金是9萬元,由於北農以往曾經頻臨倒閉,所有員工減薪10%到15%,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迄今仍未調整回來。因此,對於端午節、中秋節獎金的發放,韓國瑜特地採取齊頭式平等的發放方式,也就是總經理跟工友都是領取一樣的金額,以彌補員工以往減薪遭受的損失。

等到韓國瑜離開北農,北農員工的福利立即大幅水,2017年端午節領到的獎金是1萬元,中秋節是公司舉辦晚會,員工可以參加抽獎,並沒有領到獎金。北農在2016年的端午節、中秋節獎金是14萬元,2017年僅僅是1萬元,整整減少了13萬元,以北農600名員工計算,2017年光是端午節、中秋節獎金的發放便減少了7800萬元。」

第一,
2016年秋節獎金不是9萬,是8.2萬,2016年和2017年正職員工人數不是600人,而是548人和557人。應該這樣講,北農員工人數從來沒有到600人過。

這雖然是小細節,但韓粉就是這樣,數據亂講、從不查證。

第二,
所有員工減薪10%到15%?誰講的?你有親眼看到資料來源嗎?我自己是沒看過啦,不過,大概就和「韓國瑜讓北農轉虧為盈」這個謊言一樣,是韓國瑜本人自己信口開河的吧?

第三,
「齊頭式平等」?對啦,端節和秋節是齊頭沒錯啦,但2015年韓國瑜全年各種獎金總共領了 1,631,168 元,其中光績效獎金就領了 925,170 元,北農員工應該沒有這麼「齊頭」吧?

2015年韓國瑜還自創「年終特別獎金」的名目,給49名員工發了合計567萬元獎金,其中包括主祕、營業部經理、一市主任各50萬,國貿部經理、顧問各30萬;2016年又自創「年終團體獎金」名目,給91名員工發了合計654萬元獎金,其中包括主祕、國貿部經理、營業部經理、一市主任、二市主任、顧問各30萬。

我想,北農大多數員工應該還是沒那個命這麼「齊頭」吧?

第四,
就是因為韓國瑜在2015和2016年發獎金發得太囂張,引發議會和市府不滿,柯文哲在2017年下令取消各種名目如端節和秋節獎金、酬勞金、特別獎金、團體獎金的發放,統一以年終獎金、考績獎金、績效獎金發放,而且不得超過公務員規定的4.4個月。

所以,你拿吳音寧上任後沒有端節、秋節獎金來怪她,會不會找錯對象算帳啦?北農沒有端節、秋節獎金,不是該怪韓國瑜太囂張嗎?

第五,
那麼,吳音寧6月21日上任後的2017年到底發了多少獎金呢?

我沒有直接數據,因為自從韓國瑜發得太囂張之後,北農從此再也不公布自己的獎金細節,但有三項可靠的間接數據。

數據一:在損益表上,獎金算在用人費項下,而用人費通常列在業務費用或管理費用項下。2017年北農業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717,544,091 元,2016年則為768,090,595、2015年為 680,151,164 元。

換言之,2017年的業務和管理費用比2016年少 50,546,504 元,卻比2015年多了 37,392,927 元。

所以,你要說2017年的比2016年少,這我相信,但最多就是 50,546,504 元上下;但要說比2015年少,從財報上看實在不太可能,畢竟 3739 萬的差額不是小數目。

數據二:吳音寧2017年全年獎金 380,618 元,以她當年度任職天數回推,若任職全年則獎金應有718,147元,雖然不如韓國瑜2016年的 763,418 元和2015年的 1,631,168 元,但以她當時月薪 141,715 元和加給 21,257 元合計 162,972 元來算,正好就是4.4個月。

數據三:根據《風傳媒》2017/4/14報導,北農2015年當年平均獎金相當於3.89個月的月薪。

所以,以市府規定的4.4個月上限,其實2017年北農全年獎金是可以發得比2015年多,這也和數據一的財報數據和數據二的吳音寧獎金推估吻合。

綜合來看,北農只是把調整獎金名目,改成按員工表現發放,而非韓國瑜的「假齊頭式」,但全體而言,很可能沒有因此而少發。

總結:要用發獎金來為韓國瑜的北農績效吹噓,實在是經不起實際的檢驗。

一家公司的經營績效,不能只聽總經理一張嘴胡天說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經過會計師簽證的財報上來看,尤其北農的財報一年兩次要送到市議會,等同公文書的法律效力,如果做假是涉嫌刑事重罪的。

韓粉不會看財報就算了,那些檯面上的大小政客,卻成天用各種未經查證的數據來為韓國瑜塗金抹粉,玩弄財報上的數據障眼法,你們這些粉竟然還自願被耍得團團轉。




ilovewz520 wrote:
人無信不立,話是你自己說的,結果說話不算話,現在的韓國瑜讓我覺得很噁心...


樓主,你一點都不孤單寂寞,跟你一樣想法的人,比你想像中的多很多,起碼我身邊聽到、知道的,有近上百人。

初選結束了,一堆藍營民代在那邊喊團結,真是有夠噁心,長期的泛藍支持者,不是KMT推出的人選就得照單全收,況且那位候選人身邊圍繞盡是一些爭議人物。

小英爛、韓國瑜噁,這年代沒有什麼需要含淚、含血去投的票,不ok的人就是不ok...2020的1月11日就讓自己放空一天吧..
Ste100 wrote:
來源連結節錄部份內容如下.
【Yahoo論壇】北農獲利成長 竟是靠大幅減少員工獎金
讀者投書:鍾易仲(中國國民黨高雄青工會總會長)
韓國瑜擔任北農總經理的時候,2016年端午節發放給員工的獎金是每人5萬元,中秋節發放的獎金是9萬元,由於北農以往曾經頻臨倒閉,所有員工減薪10%到15%,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迄今仍未調整回來。因此,對於端午節、中秋節獎金的發放,韓國瑜特地採取齊頭式平等的發放方式,也就是總經理跟工友都是領取一樣的金額,以彌補員工以往減薪遭受的損失。
等到韓國瑜離開北農,北農員工的福利立即大幅水,2017年端午節領到的獎金是1萬元,中秋節是公司舉辦晚會,員工可以參加抽獎,並沒有領到獎金。北農在2016年的端午節、中秋節獎金是14萬元,2017年僅僅是1萬元,整整減少了13萬元,以北農600名員工計算,2017年光是端午節、中秋節獎金的發放便減少了7800萬元。
北農說,該公司在2017年的稅後盈餘是5600萬元,較前一年度成長7%,這是在稱讚吳音寧的經營能力突出嗎?一個經營能力突出的總經理,會連公司的營收都答不出來嗎?假如吳音寧沒有大幅減少員工的獎金發放,在2017年發放和2016年相同的金額,北農去年度豈不是要出現2200萬元的虧損?
吳音寧自從去年入主北農,她的所作所為便一直被員工拿放大鏡觀察,沒辦法,韓國瑜太受到大家的愛戴,他跟大家打成一片,總經理的辦公室隨時為員工敞開。反觀吳音寧被任命為總經理,北農員工普遍認為韓國瑜是遭到民進黨的迫害才離開,大家當然會用帶有敵意的眼光來看待吳音寧。
韓國瑜擔任總經理任內,他推動「書香社會」,北農每個月免費送一本書給員工閱讀,吳音寧上任後,把這項措施取消了。韓國瑜為了提高員工的教育水平,北農跟華夏技術學院、淡江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簽約,由公司負擔一半學費,讓員工去念大學、念研究所,吳音寧同樣把這項措施取消了。
作者有名有姓,發表在公共論壇,又不是匿名發表的1450,不服氣?
去告他啊,,,

差點忘了再踹一腳,勞退舊制提撥金也不按時提繳,寧可被罰款也要先把錢拿來報盈餘的那個總經理不也是吳音寧.

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