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突圍戰打響!中國廠商買了2臺光刻機,價值12億!

zdh1960 wrote:
有市場支持(中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技術上還可以挖人,中國從來就沒說不吸引優秀人才,世界各國優秀的半導體工程師(包含台灣工程師)一直是大陸挖角的目標,所以你憑什麼認為談10年後是癡人說夢?...(恕刪)


市場很大,產能在哪?
手機已經停止成長了要怎麼擴張?
下一個擴張機會,5G、AI、車用自駕晶片用的都是高階製程
何時能夠加入競爭?
10倍的營收規模差距,未來一年要成長目標要多少?
毛利淨利率的差距,未來追近了如何面對價格白刃戰?
人才吸引,面對現下的三巨頭,有什麼條件更吸引人?

目前什麼都還沒有,怎麼判定10年能追上?

莫災鞅 wrote:
目前什麼都還沒有,怎麼判定10年能追上?


就憑嘴巴就追上了....ROADMAP是不可能有的。

piwu0537 wrote:
這前面不是討論過了 ?
連難度最高的光刻機 , 中國設備商的追趕速度都已經逼得歐美只好開放
最新機台出售給中國 ... 那麼 你信誓旦旦認為其他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中
國沒有投入研發是有啥根據嗎 ?


我那一句說中國沒有投入研發??

你們還是跟賣膏藥一樣,自吹自擂,就是不敢回答下面的問題:
中芯搭配這些"很嚇人"的設備,未來十年的ROADMAP是什麼?十年的營收,每年要成長多少才能打敗台積電??技術ROADMAP何時要超越台積電??台積電五奈米2020年量產,3奈米廠址也定了..中芯呢?要超越的話,起碼中芯1奈米的廠址要定才算超越吧??

hsuing692 wrote:
我那一句說中國沒有投...台積電五奈米2020年量產


你有沒有搞清楚,5奈米、3奈米基本就已經到了半導體的物理極限,在繼續小下去量子間會互相干擾,根本無法運作,至於要中芯做1奈米廠,物理極限到底有沒有辦法支持1奈米還是未知數好嗎?所以簡單的說,台積電即將進入技術瓶頸,前面我應該提過現在半導體發展已經不遵守摩爾定律了(10奈米以下就不遵守了),這給了後發國家追上的機會。

再來,我說的是追上,不是超越,你都到物理極限了還超越什麼?但只要中國擁有EUV光刻機的能力,不用動輒向ASML購買一台幾億美元的天價光刻機,夾帶著國家政策、市場優勢、設備採購價格,台積電可能就會在競爭中失利。而中國需要多久才能生產EUV光刻機?我認為10年內應該不過分,中國又不是完全沒生產光刻機的技術底子,當然,如果你們有些人覺得預測10年的時間太短、太瞎,那我們就算15年、20年好了,那又怎麼樣呢?難道15年、20年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很長?對一個企業來說很長?對一個國家來說很長?
(話說,為什麼你們會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在28奈米,10年後進入7奈米、5奈米是很難想象的事?說白了也就差個2~3代,追不上才奇怪吧!這跟10年前可不一樣,以前是中國進步了2~3代,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也進步了2~3代,所以中國才一直處於落後中。)


zdh1960 wrote:
你有沒有搞清楚,5奈...(恕刪)


我比較好奇

中國自行研發的28nm光刻機是哪一台啊?

中國自行研發的EUV光刻機又是哪一台啊?

中國人吹翻天了,怎麼在業界聽都沒聽過?
zdh1960 wrote:
你有沒有搞清楚,5...(恕刪)


我幫您補個我的看法,不一定對。。。

其實多數半導體也還不需要先進製程。。。

同時在晶圓代工廠先進製程競賽時。。。

其客戶換代速度不一定跟的上(亦或說不需要換代)。。。

先進製程競賽根源還是來自於吃電池移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的競賽。。。

非先進製程以目前趨勢將會走到百家爭鳴或百花齊放。。。

近水樓台者自然有機會先得月。。。



halachung wrote:
我幫您補個我的看法,不一定對。。。
其實多數半導體也還不需要先進製程。。。
同時在晶圓代工廠先進製程競賽時。。。
其客戶換代速度不一定跟的上(亦或說不需要換代)。。。
先進製程競賽根源還是來自於吃電池移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的競賽。。。
非先進製程以目前趨勢將會走到百家爭鳴或百花齊放。。。
近水樓台者自然有機會先得月。。。


不要忘記,全世界不是只剩下中芯一家成熟製程,成熟製程,還不用台積電出手,中芯能先打過其他競爭對手再說。事實上,在商場上EPS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hsuing692 wrote:
不要忘記,全世界不...(恕刪)


我沒只說中芯啊。。。

您看我前面的一些貼文跟資料。。。

我主要的看法都是著墨在台積電vs大環境。。。



而且都是探討5、10、15年等的相對可能性為主。。。

zdh1960 wrote:
你有沒有搞清楚,5奈米、3奈米基本就已經到了半導體的物理極限,在繼續小下去量子間會互相干擾,根本無法運作,至於要中芯做1奈米廠,物理極限到底有沒有辦法支持1奈米還是未知數好嗎?所以簡單的說,台積電即將進入技術瓶頸,前面我應該提過現在半導體發展已經不遵守摩爾定律了(10奈米以下就不遵守了),這給了後發國家追上的機會。


自己看吧....懶得說,不曉得誰搞不清楚.

https://technews.tw/2016/10/07/1-nm/

至於追上,如果你的定義是SHOW出中芯可以做到...那好吧...十年我慢慢等。

在超越的部分,莫災鞅大大說得非常好,也很完整。

莫災鞅 wrote:
市場很大,產能在哪?
手機已經停止成長了要怎麼擴張?
下一個擴張機會,5G、AI、車用自駕晶片用的都是高階製程
何時能夠加入競爭?
10倍的營收規模差距,未來一年要成長目標要多少?
毛利淨利率的差距,未來追近了如何面對價格白刃戰?
人才吸引,面對現下的三巨頭,有什麼條件更吸引人?
目前什麼都還沒有,怎麼判定10年能追上?


還有,中國設備的成熟度,我和滿滿大一樣的問題,不要跟我說是宣稱,告訴我誰在用,宣稱可以做和可以用是兩回事。

滿滿的大樓梯 wrote:
我比較好奇
中國自行研發的28nm光刻機是哪一台啊?
中國自行研發的EUV光刻機又是哪一台啊?
中國人吹翻天了,怎麼在業界聽都沒聽過?



zdh1960 wrote:
(話說,為什麼你們會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在28奈米,10年後進入7奈米、5奈米是很難想象的事?說白了也就差個2~3代,追不上才奇怪吧!這跟10年前可不一樣,以前是中國進步了2~3代,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也進步了2~3代,所以中國才一直處於落後中。)


你如果知道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的難度和投入的財力是等比級數增加,你就不會認為差兩三代是差異很小了。還有...我們的進入某個世代的定義差異非常的大。你的定義是只要有宣稱有就好,我的定義是能量產能賺錢才算,這中間可是差了很多年。

halachung wrote:
我沒只說中芯啊。。。
您看我前面的一些貼文跟資料。。。
我主要的看法都是著墨在台積電vs大環境。。。
而且都是探討5、10、15年等的相對可能性為主。。。


您的問題我沒辦法回答,28nm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技術世代的代表名字,在28nm上就又有不同的技術在上頭,中芯28nm的效能絕不等同台積電的28nm效能。光在28nm上,中芯落後的不只有良率而已。
科技業的進步很快,台積電在7nm今年Q4營收佔比就要佔到20%了,超過50%應該就這兩三年內的事。以後28nm以上的比重逐漸降低,後進者就算逐漸擴大在28nm以上製程佔比,台積電也老早就跑到更前面去了。
台積電和中芯的差異,就像大聯盟冠軍隊和小聯盟1A球隊的差異。1A球隊能不能打敗大聯盟冠軍隊??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但是1A球隊先把其他1A球隊打敗再說吧!等中芯進到大聯盟,台積電再來評估這個對手還不遲。現在在大聯盟裏,就是三星隊,那才是台積電要花大部分心力傷腦筋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