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今(18)日受中央研究院、清華大學等學術單位邀請,於清華大學發表「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挑戰」,朱棣文表示,以死亡率來看,最危險的應為燃煤,「核能甚至比燃煤安全1000倍」,呼籲台灣重新考慮使用核能,否則化石燃料昂貴,恐會造成產業外移。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及台北政經學院今日邀請朱棣文至清華大學發表演說「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挑戰」。
朱棣文表示,台灣目標雖是「非核家園」,但台灣天然氣昂貴,貯氣設施也僅能堅持10天,「能源安全問題」是未來突發緊急狀況時,最需擔憂的嚴重問題。
他以鐵達尼快要撞上冰山為喻,表示距離完成「淨零碳排」仍有一段路要走,但應儘速掉轉船頭,「我們已沒有時間可浪費」。
朱棣文在演講中提出觀察「每單位電力」造成的死亡率數據,燃煤的危險度遠遠大於石油、生質、天然氣與水力發電;而核能發電甚至比燃煤安全1000倍。
他提到,美國加州原來計畫明年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而朱棣文向州長紐森表示不同看法,認為目前要做的是提升核電廠的安全性,而不是關閉它,因此目前加州核電廠確定將延役五年。
朱棣文表示,Meta、Google、Amazon與Microsoft等科技巨頭,目前都已經在考慮使用核能,而台灣若繼續堅持「非核家園」,未來恐承擔更高的經濟成本與風險,更可能造成產業外移。
朱棣文1997年因研發出雷射冷卻與光學捕捉原子技術奪得諾貝爾物理獎,現為史丹佛大學William R. Kenan Jr.物理學講座教授、分子與細胞生理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教授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被少數政客耽誤了,卻說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原文連結: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32337
發布時間:
2025/11/03 09:57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電價飆升正從經濟問題演變為政治戰場。根據美國能源資訊
署(EIA)數據,今年前9月,全美住宅用電價格平均上漲約10%,但其中,電費漲幅最高
的地區多為民主黨主導,而馬里蘭州、德拉瓦、加州等州,在過去3年電費漲幅達29%。
據報導,不只美國家庭受到電費攀升影響,企業同樣受到衝擊,推升電價攀升的關鍵因素
之一,就是AI時代帶來的資料中心熱潮。羅格斯大學民調中心主任柯寧(Ashley Koning
)直言,現今A美國選民不再關心AI多先進,而是在問「為什麼我家的電費翻了一倍」?
這波能源通膨對美國家庭造成沉重壓力。根據全國能源援助主管協會預估,2024年可能有
400萬戶家庭因拖欠電費遭停電,高於去年的350萬戶。因電價上漲與食品及其他生活成本
疊加,正侵蝕美國家庭的財務韌性。
高盛分析師Carly Davenport的最新報告顯示,電費漲幅最高的州主要集中在東北部、中
大西洋地區,這些地區多為民主黨主導。現今,共和黨正試圖利用選民對電費暴漲的不滿
,在中期選舉中挑戰民主黨在部分選區的主導地位,矛頭直指民主黨推動的綠色能源政策
。
據分析,全美電費漲幅最高的地區集中於民主黨主導的州,如馬里蘭州、康乃狄克州、德
拉瓦州與加州,這些地區多採開放式或競爭性電力市場。反觀共和黨主導的地區,包括密
西根州、北達科他州與路易斯安那州,因受傳統管制保護,電價相對穩定。
馬里蘭州議員布萊恩·奇肖姆批評道,美國政治人物與利益集團用幻想的氣候意識形態換
走了能源獨立,如今每個家庭都在為飆漲的電費與供應緊縮付出代價。而維吉尼亞州的民
主黨州長候選人也在首支競選廣告中提及電價問題,但這並非巧合,因為該州是全美資料
中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隨著AI企業擴張,電網建設成本與地區電力緊張同步上升,成為美國地方政治的核心焦點
。
分析師指出,能源議題已不僅是環保口號,更成為美國通膨、就業與家庭財務壓力的綜合
象徵。羅格斯大學民調中心主任Ashley Koning表示,美國選民不再關心AI多先進,而是
在問「為什麼我家的電費翻了一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I時代的硬需求就是:電力,大量的低碳電力。
同時台灣還需要用吃電怪獸EUV去製造高端的AI晶片,
所以台灣要發展AI產業將會遇到的天花板就是電力,尤其是低碳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