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獲得巴拉圭的EUA,然後呢?

Jason kid wrote:
某個連EUA都不懂的(恕刪)
要倒果為因,那下面這圖,是說雙北市民,應該都不是台灣人,所以,在台灣打的疫苗,對他們比較無效 ?

還是說,政府在雙北市到處放毒,所以,感染人數和陽性比例都特別高。

nwcs wrote:
要倒果為因,那下面這(恕刪)

這張圖就是轉移風向,
把防疫不力的責任,推向雙北,故意不把人口基數算進去。
基隆市的陽性率,才是全台灣第一
niaba wrote:
那美國沒有的台積電3(恕刪)

拿高端和台積電比!
腦袋有業障?
台積電產品,全球公認的好,「土炮高端」就是個垃圾,你不知道
nwcs wrote:
要倒果為因,那下面這(恕刪)


基本上某人就是混淆試聽,統計這種東西,有心人想怎麼斷章取義都可以

辛普森悖論:
在不考慮權重下看待分組數據,趨勢出現在幾組數據中,但當這些組被合併後,趨勢會消失或反轉

陳時中給的突破性感染數字就是典型的辛普森悖論

首先,目前打完三劑疫苗仍被突破性感染人數,根據指揮中心的數字,只有50人
以台灣目前所處的疫情階段,100%可以肯定,突破性感染人數會持續增加,
當突破性感染的數字還在增加,當前的數字就只會是趨勢圖上的一個節點,
不可能用「因果」來解釋;只有當趨勢圖從高點反轉,並趨於平緩後,
在做分層處理,數據才具有代表性

要消除辛普森悖論,要將干擾變量和因果關係在統計模型中做處理,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在感染統計上的干擾變量是甚麼?
非常多,包含:年齡、病史、疫苗組合、環境風險、工作型態...等等
根據所要求取的結果,需要設定不同的變量排除方式

舉例:
如果我們把各產業別當成組別,染疫數當成統計結果,
而台灣機組人員因為政策規範,100%都已接種加強劑
如果台灣機組人員的突破性染疫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各種產業,
你能不能把機組人員突破性感染的比例,當成全台灣突破性感染的比例?
當然不行,
同理,如果把全組別的突破性感染做平均,那機組人員這個單一組別的數字立刻會被翻轉,機組人員突破性感染這個狀況,就會在總平均下被消除了,我們能不能說,總平均數等於機組人員的個別組別感染數,當然也不行!
這就是「頻率數字被賦予的不恰當的因果解釋」所產生結果,
當你考慮到「環境風險」這個干擾變量,將其在機組人員這個群組做折算,並在其他群組做加權,有可能得到一個結果:因為機組人員風險暴露高,導致各項防疫行為比其他群組更細膩,折算加權後,真實突破性感染比例有可能會相對感染率更低!這種統計才叫做有意義!

陳時中的數字中,完全排除了「疫苗組合」這個極為重要的干擾變量
只統計了施打第三劑的突破性感染數字,
而且總母體數量才50人,但全台灣卻有超過1300萬人已經施打第三劑,且突破性感染的趨勢還在上升階段,

第一、1300萬 vs 50人,這50人的統計數字在總母體量前渺小到毫無代表性
第二、只統計第三劑,根本無法解釋前兩劑施打其他品牌,對於突破性感染與否,所造成的影響
第三、並沒有看到三劑全打高端,或是三劑全打其他品牌,被突破性感染的數字,只有按照第三劑廠牌做分組,過分粗暴
第四、並沒有針對年齡、病史、疫苗組合、環境風險、工作型態等變量去做排除或加權

陳時中做的,只是單純的把50人統計結果,做線性放大成10萬人次,所有變量都不考慮
這種草率的結論,不論在任何領域都會是笑話一場,政治性目的非常明顯,經不起任何檢驗

利用辛普森悖論來斷章取義,只為了塑造某個不符合事實的虛假結論,
正是政府部門最喜歡幹的手段,
而相信進而幫忙宣傳的人,除了壞之外,唯一的解釋也就只有蠢了
隨便講講
那比例算出來感染人數會是一千多,數字根本是錯置,滿滿的黑科技
niaba wrote:
如果不是10年前浩鼎...(恕刪)


要不要去查查看更全面的訊息啊
真正阻礙發展的是你貴為神主牌的那些人
Jason kid wrote:
利用辛普森悖論來斷章取義,只為了塑造某個不符合事實的虛假結論,
正是政府部門最喜歡幹的手段,
而相信進而幫忙宣傳的人,除了壞之外,唯一的解釋也就只有蠢了



用專業去人為操弄數據和論述, 去欺騙不懂的外行人也就是老百姓


這就是現在民進黨執政下政府在幹的事
niaba wrote:
我曾是深藍的選民,但(恕刪)

浩鼎案,不出來說兩句嗎?
暗 黑 wrote:
浩鼎案,不出來說兩句(恕刪)

他根本不知道浩鼎當初是發生什麼事?
台灣生技的爛,那是爛在一堆老闆一個個就是想炒IPO,想賺快錢.當初電子業也是這樣,一堆炒股的公司.

台積電這種是動用政商學界聯合出來的怪物,不論領頭還是研發都是一時之選.生技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對標的公司.這次高端剛好應證.....沒錢做三期就直接躺平擺爛.但凡要求注資啥的就當你盡力了

浩鼎案就是有人在其他地方吃太多其他人不爽..被捅了而已
niaba wrote:
如果不是10年前浩鼎(恕刪)


生技產業是個極度燒錢跟耗時間的科技產業
過程中失敗風險又極高, 但是成功後報酬通常也是高的
基本上這是需要技術跟資金高度集中的產業
一個連三期實驗的錢都湊不到的公司 , 基本上是沒資格玩的
自己沒足夠經費, 就得引入國際大廠的資金與資源
BNT 就是最好的例子, 初期引入上海復興的資金幫忙開發
中後期與輝瑞合作, 讓輝瑞龐大的資金幫忙做二三期人體試驗
並且加快進程
台灣的生技公司必須走出去找國際資金或是大廠合作才有希望
否則就是做做學名藥, 或是簡單的醫材就算了
疫苗或是藥這種要打入, 吃入人體的東西, 沒打開國際市場就沒甚麼價值

從以上觀點, 高端是什麼樣的公司就昭然若揭了
國家要扶植產業, 必須走正道, 照國際規範做, 否則就是騙局一場而已
Polluxlai 當異鬼來襲時躲在墓窖是個蠢主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