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un000 wrote:
「利大於弊」?數據在哪裡?政府不知道!
「公聽會開了16場」?配套措施在哪裡?政府不知道!
對於勞工和產業的衝擊評估報告在哪裡?政府不知道!
那政府知道什麼?服貿是行政命令,所以張慶忠合法?
現在還是有人在狡辯就是了
甚至有些人連懶人包、服貿全文都沒看過
只聽到政府宣稱公聽會開了很多場就贊成服貿能過
這功課做的也太0分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學生的訴求就是「先立法再審查」
馬英九卻不斷堅持兩者要「同時進行」
是有差那幾天嗎?
不過看到張慶忠在週三又排審查服貿
我想應該不難聯想KMT又要幹什麼了...(恕刪)
利大於弊數據在哪裡?詳情請參考彭總裁的意見
配套措施在哪裡,詳情請參考政府將編列九百多億的預算來因應到時可能的衝擊
對於勞工和產業的衝擊評估報告=表面工夫,花點錢找人寫,要幾頁有幾頁,但是沒意義,會有哪些衝擊會造成那些影響也只有等正式開放施行後才會知道,這些預測性質的報告沒有太大的價值(勞工和產業自己知道的可能會遠勝過政府的報告),政府做了幾百頁的報告你就會看?看了就會了解?之後就會相信?應該不會吧?
服貿不是行政命令就是國際條約不可能有第三種選項,但不管是哪一種,這也都不是立院的職掌而是政院和總統的權利
以我們立院的效率來看,我看如果要先立法再審查的話絕對不會只差幾天而已,可能不知道要差幾個會期,看看服貿從去年六月底公布後拖到現在還在鬧就該明白了吧?當我們的競爭對手都在緊鑼密鼓地推動談判和簽訂協議時,我不知道台灣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容許我們這樣內耗下去
服貿本來就是執政黨的政策,張慶忠本來就是負責這一塊的召委,國民黨不排,張慶忠不排,難道要讓民進黨陳其邁又搶過去排嗎?(這點也不符議事慣例,召委不能保證讓法案過關,但可以保證讓法案過不了關,這也是為何陳其邁之前要搶排服貿的主因,就是要用盡一切手段讓服貿過不了關)
最後,我們必須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而政策法案的運作依照法律規定就是表決通過公布施行,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教育到每個人民都懂都明白才能施行
人民想了解,現在都有公開資訊公布在網站上可以自行閱覽下載,請善用電腦和網路,不要連動動手指動動腦都懶,只會看懶人包無助於了解事實
在野黨本來就會對抗執政黨,這我沒有意見,但我有意見的是不管如何也不該為了個人和政黨的利益去犧牲掉國家整體的利益,民進黨要反也得反得有道理,也得先顧及國家整體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