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討厭的是..01.. wrote:個人觀感..非...(恕刪) 陣頭遊行在日本是有觀光價值的活動,可是在台灣,我就看到有女性在陣頭中穿梭發檳榔給大家,身上刺青的人吃完檳榔將裝著紅渣的免洗杯往路上一砸,繼續抬他的神轎,而有一些染髮的青少年男女沒載安全帽騎機車跟在旁邊。因為這種水準的陣頭而害大家浪費二十分鐘時間塞車等他們經過,一點都不值。如果是這種水準,不如禁止算了。(以上為在大臺北一年內親眼所見)
囧安那 wrote:今天看新聞報導台北行...(恕刪) 我覺得不錯,最主要心誠則靈,而且行天宮也請示過神明,神明也同意了,那一般凡人有啥好說的?至於賣金紙的婆婆們我想大多數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吧再者台北市對弱勢有不少補助,若真的需要賣金紙的錢的話應該也會轉戰到其它宮廟去吧,生命自然會有其它出入的至於怎樣拜拜才正確這好像沒有一定的流程,不同地方習俗會有不同,每家上一輩流傳下來的也不一樣,光是拿香的姿勢就好幾種,所以也別太執著了,最主要心誠則靈,心不誠的話步驟多完美、供品多"澎湃"也沒用
aowo wrote:台灣有很多廟裡面的靈差不多都是遊魂這些遊魂就真的會吸供香、紙錢、吃供品但是他們沒有什麼能量,沒能力幫你什麼,只是純粹在那邊享受人們的供養 宮、廟、祠、壇的主神因為多為分靈而來其位階未必都不相同而且神靈也不需要吸供香信徒會執香禮敬是有特殊典故的不能理解您的這個說法的依據為何?佛教與道教的神靈體系皆有其依據形而上的世界不可能以一般的 " 像天界 " 方式來驗證在未能理解神靈體系之前切莫誇口誣衊...
囧安那 wrote:重點是他自己現在行動不便且他也不太會拜搞得都是我跟我妹妹上網爬文要如何拜才正確說實在覺得有點厭煩...(恕刪) 家中的拜拜除了求一個心靈上的寄託,另外也算以前是凝聚家人跟家族的其中一種方法以前總覺得拜拜超麻煩又超無聊,尤其是端午、清明這種節日都還要特地撥出時間回老家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回到老家看到不常見面的親人,或是小時候的玩伴才體會到以前農村生活,就是靠著一些廟會、拜拜等節慶活動來拉近人與人的關係隨時代轉變,這種好的立意還是應該傳承只是一些拜拜的一些繁文縟節還是能省則省假如真有神明或是祖先,我想祂們也不是瞎的也不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就代表很有誠意就像廟會裡扛轎的年輕人,跳八家將的,扛得喘吁吁、跳的滿身汗你問他轎子裡面坐的是那位神明,他搞不好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