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現在扯三十年前幹嘛?怎麼不扯三百年前?感覺你沒看懂我講什麼?自己去看看國內十幾年前早就供過於求了,才會搞外銷啊!近幾年產量多出需求量七八成,挖台灣的山去外銷?有這個必要嗎?2008年報告書台灣又不是只有花蓮有開採。少量進口又如何?怎麼又跳TONE回三十年前?雞同鴨講!wiki1119 wrote:你的意思是說:現在房...(恕刪)
VICCHEN2006 wrote:是不是要先減產,輔導...(恕刪) 還不用全面停止開採,台泥亞泥幸福水泥等其他區域有繼續開採,還未必需要進口,去看看產量表,十幾二十年前早就供過於求了,去年水泥需求量又下降8%。台灣這幾年水泥需求量最高1250萬噸,但每年產量兩千多噸,從2001年開始就已經超量很多。怎會不夠用?好像大家都以為台灣只有花蓮有開採水泥,台泥水泥除了台灣幾個廠外,在大陸也有。如果要緩衝期也可,例如許可三年,而非二十年,讓廠商與政府有所準備。
tjptw wrote:還不用全面停指開採...(恕刪) 所以説要配套啊,新任環保署長不是譁眾取寵?有好好解釋清楚嗎?要推動環保沒人反對,但是利弊得失請分析讓民眾知道,這種先放風向球再被戳破的政策做法太過粗糙,也沒有事先知會相關單位和地方政府,對事情並沒有幫助,徒增社會動盪。
VICCHEN2006 wrote:所以説要配套啊,新任...(恕刪) 花蓮縣長六年前說:「上任以來從未核准過一件新的採礦案」,更強調「過去不會,未來也不會」。傅當年更砲轟中央說,「台灣要發展觀光,如果連花蓮都保護不好,要談什麼觀光?」,事實上他也做到這一點,沒通過新許可。所以你說配套,這些水泥廠早就該準備配套了,因為禁止開採早已經是趨勢。而且,採礦是許可制,到期政府隨時可撤掉許可,每個廠商在許可到期前就本來該做可能性措施,隨時接受停止許可的可能,所以不必罵政府,廠商該負起的責任不必全部轉嫁政府!
tjptw wrote:現在是現在扯三十年...(恕刪) 也許我太過簡化我的論述~30年只是隨便說一個數字1.不管在哪開採~山就是山~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難道花蓮有何特權讓其他山優先"犧牲"?2.你的論述只說現在供過於求~但是當年供不應求時若不加大開採而是開放進口~那除非國外水泥有何特色~否則絕對導致水泥跟進一個價格3.也許水泥是一個不怎樣的產業~但經濟不是單一論述~台灣要有東西外銷~才能從國外買東西回來~大陸為何要給亞泥採礦權~還不就是為了經濟4.全世界只要有開礦的地方~從地圖上從來不會"美觀"~只會壯觀~5.還是那句話只要有台灣人~就一定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VICCHEN2006 wrote:台灣還有哪裡可以挖水泥?台灣能源物資都靠進口好了,房價物價上漲就不要靠夭,為了環境保護付出代價是應該的。(恕刪) 房價高、低跟水泥是不是進口有關係嗎?現在台灣建築房屋水泥都是用自產的,房價有便宜嗎?就算建築房屋水泥都是用自產的,建商也不會便宜賣?那是投機客跟官、商炒地皮才造成房價不斷飆高,為了謀取更大利益什麼理由都可以當藉口。
chiashin wrote:我臥室的冷氣已經三年沒開了我平常少坐電梯,大多走樓梯我全部的繳費都申請電子帳單,郵局帳戶自動扣繳平常買一兩個便當,不要塑膠袋,直接用手拿(不如自帶便當盒的人)每年約四月開始洗冷水,節省瓦斯不知道你做了多少? 希望你不是嘴上環保!(恕刪) 我覺得你做這些只是在省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