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1234 wrote:
常聽人說,要檢討自己為什麼只能領22K,別人卻可以領50K、100K?
但事實往往不是自身問題,是環境問題
一樣的人遇到不一樣的老闆
身價就會不一樣
自由經濟市場的薪資就是供需法則
你的<被需求度>有多少...就代表老闆願意付給你多少!
環境問題是被動的
如果自己不願意去增加<被需求度>...當然就會落入環境法則
跟大家一起吃大鍋飯...領一樣的薪水>>>因為...你並沒有與其他人的工作能力(價值)不同!
自身的薪資問題改善是主動的...自己可以選擇的(有質跟量的不同方法去應對)
有能力者一般會走<質>的提升....如職訓/證照/專業技術培養/再進修/補習/經營副業等等.....(但大多都需要花錢投資)
而大多經濟狀況/家境平平的人多走<量>的增加付出...如兼差/打工/加班...(多是靠付出更多工作時間)
各有各的方法去增加薪資>>>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當然有些人是因為上進心/企圖心/享受更好的生活因素
一樣的人遇到不一樣的老闆>>>身價就會不一樣....的確....那是否應該試著每個工作乾脆都做三個月就換老闆去碰碰運氣?
而可以確定的是....一樣的人遇到不一樣的老闆>>>對於在不同公司從事跟之前同樣性質的工作<能提供的價值>是一樣的...因為人沒變(其他變因也沒變)
如果在A公司是作業員.....到B公司如果還是應徵作業員....薪資應該差異不大!因為提供的勞動力價值是一樣的(這是行情)
除了以上的主被動因素影響薪資外, 還有一個很大的主觀因素是自己的<工作性格>
很多人會說受薪階級薪資是死的/低的/苦哈哈的...所以羨慕那些企業主/資本家(也恨某些吝嗇的雇主牙癢癢的)
這時會有人說>>>那你自己也可以去創業啊!...又沒人欄著你?賣雞排/做網拍/賣飲料/做加盟...自己當老闆自己賺啊!
的確....乾脆直接改個觀念讓自己變成<非受薪階級>..這樣不是會更快脫貧?
這時<工作性格>決定一切>>>在在考驗每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
拿個50~100萬出來自己當老闆....問問自己有沒那個心臟/有沒那個當管理者/經營者的能力?
還是投資學的ABC>>>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無風險則趨近於微報酬(接近存款利率)
如果將低薪歸咎於大環境>>>那一般是初出茅廬的青年才適用的說法(因為現在的確一出社會起薪偏低>是環境造成的共性)
如果各位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幾年了....還領一樣的薪資沒增加>>>供需法則代表自己幾年的工作價值沒有提升(或不被需要)
如果真的不幸是碰上慣老闆故意不加薪來凹你>>>那基本上正常人都會選擇換工作/跳槽, 去別家能肯定你資歷&價值已經提升的公司
遇到不一樣的老闆身價會不一樣>>>前提是....你要有<被這個新老闆需求的價值>....除非老闆是看外在長相好惡在敍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