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暗管偷排致癌廢氣 達新牌:員工個人疏失


Corvinus wrote:
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沒...(恕刪)


不可能沒開,風車沒開,廠房內根本無法工作

風車一開,洗滌塔的馬達就一並連動,開始灑水,自來水一噸也沒多少錢,不至於要省這些錢,所以就只有一種可能,操作的人不知道要換水

如果是用活性碳吸附的話,那就是風車一開,就等同防治設備開始工作,除非他的活性碳沒有定期更換,不過一年3~40萬的費用,達新不會換不起吧

環保接觸那麼久,只聽過廢水有埋暗管的,第一次聽到有廢氣裝暗管偷排的
hugohsia wrote: 
不可能沒開,風車沒開,廠房內根本無法工作



風車一開,洗滌塔的馬達就一並連動,開始灑水,自來水一噸也沒多少錢,不至於要省這些錢,所以就只有一種可能,操作的人不知道要換水


如果是用活性碳吸附的話,那就是風車一開,就等同防治設備開始工作,除非他的活性碳沒有定期更換,不過一年3~40萬的費用,達新不會換不起吧


環保接觸那麼久,只聽過廢水有埋暗管的,第一次聽到有廢氣裝暗管偷排的

兄台太抬舉台灣老闆了~
我也在安環部門,
對許多企業來說,環保不過是為應付法規不得不設立的賠錢部門,能省則省⋯
操作成本皆以最低為考量,成果以60分及格就好
成本一提高,還會被檢討
別懷疑,
我待過的這家公司在台灣規模足以進入前50大
每年獲利上百億⋯


為了省成本,真的啥手段都幹的出來
設備裝了只為應付檢查
功能正常否根本不在意
只要矇混的過去就好
偷排不只省水費、活性碳,連藥品費都省了




Corvinus wrote:
兄台太抬舉台灣老闆...(恕刪)
yes成本先決能及格就好。
Corvinus wrote:
兄台太抬舉台灣老闆...(恕刪)


合理的操作費用,本來就是很正常啊,處理標準本來就是要求達60分即可,難不成貴公司的放流水都是處理成超純水才允許排放?

而且如果貴公司的處理費是隨著產能增加而增加,這是很正常的事,但產能沒有增加但處理費一直增加,如果你是老闆,你不會要求相關的人員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況且一個正常的公司,這些處理費用都是要編列預算,今年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就在去年都編列好的,時間到了該叫料的叫料,該檢測的時候檢測,當然我不否認,九成九的老闆都會希望這邊能不能省一點,那邊能不能省一點,這不只針對花錢的廠務 環保 工安這些花錢單位,我相信業務 研發 製造的單位也會被這樣要求吧?

被要求降低成本並不是要求不要做,如果你老闆真的要求你不要做的時候,身為環工人就要有guts拒絕

我曾經也待過不賺錢後來也收掉的電子廠,也被要求降低操作成本,但該開設備,該換物品的一樣也都沒少,為什麼?法規一攤給老闆看,老闆就慫了,為了省這幾十萬,而要負擔的風險根本不符比例,相信我會幹老闆的人都是很會算的!

依我的經驗,這種污染沒有處理就排放出去的,有八成都是操作人員自己疏忽所造成的,這是我的直覺,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的是廢氣怎麼埋暗管的?這個可是得成建廠初期就規劃好的才有可能的事,但規劃這種東西也沒意義啊,還是工廠有新增產線,另外再做一套排氣系統,但這套系統並沒有裝污染防治設備?
hugohsia wrote: 合理的操作費用,本來就是很正常啊,處理標準本來就是要求達60分即可,難不成貴公司的放流水都是處理成超純水才允許排放?


而且如果貴公司的處理費是隨著產能增加而增加,這是很正常的事,但產能沒有增加但處理費一直增加,如果你是老闆,你不會要求相關的人員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被要求降低成本並不是要求不要做,如果你老闆真的要求你不要做的時候,身為環工人就要有guts拒絕



我曾經也待過不賺錢後來也收掉的電子廠,也被要求降低操作成本,但該開設備,該換物品的一樣也都沒少,為什麼?法規一攤給老闆看,老闆就慫了,為了省這幾十萬,而要負擔的風險根本不符比例,相信我會幹老闆的人都是很會算的!

呵呵,你還真是體恤老闆的好員工
當然不是處理成超純水才放流
可以的話早就回收再利用
你這比喻一點都不恰當

公司可選擇符合法規或優於法規
規劃主導過EICC、CSR或污染削減專案嗎?
做過就清楚企業揭露訊息上、外部稽核審查的差異與重要性
只要求60分的上面那些就免了,因為絕對過不了


你遇過要省成本60分就好,又要你做出90分成果
好讓老闆能在企業形象上大書特書的公司嗎?
還有污染物增加,卻又不許增加處理成本的公司?
說穿了,就是不想花成本又想要面子⋯
在納管專區,甚至還遇過開會討論如何讓管理局稽查採樣員採到低濃度排放,以節省污水費徵收的荒唐想法議題
這類專打擦邊球、遊走法律邊緣的老闆我看多了
也遇過不惜成本、致力於零排放再利用的企業家
但畢竟是少數⋯
我比較好奇~
環保空、水、廢、毒操作維護、規劃設計、法規行政,閣下是屬負責哪個領域範圍?
對企業環保決策擬定、規劃、推動有無決定影響力?
做60分對個企業或環保人來說不難
難在於心態與環境之永續經營












hugohsia wrote:
不可能沒開,風車沒開,廠房內根本無法工作

風車一開,洗滌塔的馬達就一並連動,開始灑水,自來水一噸也沒多少錢,不至於要省這些錢,所以就只有一種可能,操作的人不知道要換水

如果是用活性碳吸附的話,那就是風車一開,就等同防治設備開始工作,除非他的活性碳沒有定期更換,不過一年3~40萬的費用,達新不會換不起吧

環保接觸那麼久,只聽過廢水有埋暗管的,第一次聽到有廢氣裝暗管偷排的

自來水1噸是沒多少,
但1噸的水變成廢水.....

Maxxis1980 wrote:
說到雨衣,很多人腦...(恕刪)



我眼睛睜大點 看看政府有沒有魄力去處理

Corvinus wrote:
呵呵,你還真是體恤老闆的好員工微冷笑~
當然不是處理成超純水才放流
可以的話早就回收再利用
你這比喻一點都不恰當挖鼻孔


當然這比喻是不恰當了點,但我的意思是如果放流水COD的標準只要120mg/l,我是不是處理到90~100mg/l就可以了,我有必要處理到20mg/l以下嗎? 處理到20mg/l的成本可能是90~100mg/l的好幾倍,相信工作這麼久的你,成本效益的評估,總該會有吧?

公司可選擇符合法規或優於法規
規劃主導過EICC、CSR或污染削減專案嗎?
做過就清楚企業揭露訊息上、外部稽核審查的差異與重要性茶
只要求60分的上面那些就免了,因為絕對過不了


當然歸公司有優於法規的承諾,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別忘記告訴你的老闆,敢承諾就得花出成本


你遇過要省成本60分就好,又要你做出90分成果


這叫效益最大化,我很好奇哪個公司的老闆不會這樣要求?你買個電腦都會比較CP值了,是吧?

好讓老闆能在企業形象上大書特書的公司嗎?
還有污染物增加,卻又不許增加處理成本的公司?
說穿了,就是不想花成本又想要面子⋯微冷笑

基本上這你就得跟你老闆溝通清楚,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別死撐,亂答應!台灣有些慣老闆,奧客就是這樣寵出來的

你的老變硬要你接受這種無理的要求,我覺得這種企業文化就很不適合再待下去,不如歸去~



在納管專區,甚至還遇過開會討論如何讓管理局稽查採樣員採到低濃度排放,以節省污水費徵收的荒唐想法議題爆
這類專打擦邊球、遊走法律邊緣的老闆我看多了

所以說這種公司是良木嗎?
也遇過不惜成本、致力於零排放再利用的企業家
但畢竟是少數⋯

你願意找就會有,幸好我目前待的這家公司就很重視自己的承諾

我比較好奇~
環保空、水、廢、毒操作維護、規劃設計、法規行政,閣下是屬負責哪個領域範圍?
對企業環保決策擬定、規劃、推動有無決定影響力?
做60分對個企業或環保人來說不難
難在於心態與環境之永續經營茶...(恕刪)


以前年輕不懂事,把所有環工該考的專責人員證書都拿到了,以為入職場後路會是條康莊大道,結果路還真的很大,你有提到到我都有做過,就如同你所說的60分真的不難,老闆不管是願意或是不願意都設了這討汙染處理(防制)系統,你只要有開機基本都有60分,會不及格有八成的的原因都是出在操作人員身上,而且你不是在敏感地區,就算凸槌10次,被抓到一次,都算是運氣不好,因此環工的工作真的算得上是良心的工作,能不能影響公司的決定,如果你願意是可以的(我成功過),拿出你的專業,以及勇氣(這可不是口號)去跟你公司爭取,你成功了以後也好做事,就算失敗了算是打過預防針,在環工的領域上你可比你老闆專業許多,老闆多多少少還是會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的。

matiz~ wrote:
自來水1噸是沒多少,
但1噸的水變成廢水........(恕刪)


其實你知道嘛,污染防治基本功只有兩招,第一招就是固態<=>液態<=>氣態 這樣變來變去,第二招就是濃縮<=>稀釋

就拿這個事件來說 "DMF(二甲基甲醯胺)"是以氣態汙染物,這種物質的特性是易溶於水的,如果我們想要把它與空氣分開來,我們就會想辦法把它溶於水中,如果是不易溶於水的(如正己烷非極性物質),我們就會想辦法它溶於固態,如活性碳或沸石這類這類

這樣的氣狀汙染物就算被我抓下來,事情就算解決了嗎?其實還沒有!這些水還得進入廢水場去處理,看是用生物,或是高級的化學氧化法,把溶入水中的二甲基甲醯胺分解成二氧化碳、氮氣、硫氧化物在逸散到大氣之中,產生的汙泥就進掩埋場

其實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就看哪種處裡的成本比較便宜就用哪種,所以我會直覺想到用水。

員工個人疏失? 沒有上司指示?

你雇用的當然還是公司負責.

判決像魏應充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