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這些所謂的宗教大師-就是心外求法!

KCLin0423 wrote:
例如某個一直要人念佛號就能到西方極樂的宗派,這完全違反了佛教無相不二的精神


佛經裡有很多種"念佛"法門,
念"阿彌陀佛"只是其中之一.
念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念藥師琉璃光如來,
都是念佛法門.
但看起來釋迦牟尼佛對念"阿彌陀佛"情有獨鍾.
很多經典都提到.
那應該有他的用意.

只是現在人知道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
但是怎麼念,怎麼判斷已經符合往生的標準,並不清楚.
真正念佛人,想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來不及了,
哪有那麼多塵世間的俗事要處理,哪有那麼多脾氣好發,
由此來看,真正念佛人其實不多.


---
廣義的來說,
念上帝,念阿拉,
也是"念佛法門"
連"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
也是"念佛法門".
syntech wrote:
佛經裡有很多種"念佛"法門,
念"阿彌陀佛"只是其中之一.
念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念藥師琉璃光如來,
都是念佛法門.
但看起來釋迦牟尼佛對念"阿彌陀佛"情有獨鍾.
很多經典都提到.
那應該有他的用意.

只是現在人知道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
但是怎麼念,怎麼判斷已經符合往生的標準,並不清楚.
真正念佛人,想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來不及了,
哪有那麼多塵世間的俗事要處理,哪有那麼多脾氣好發,
由此來看,真正念佛人其實不多.

大概比較多強調「往生」淨土
而我,很多時候,比較願意強調『生』淨土

我知道標準大概很難抓,因為 ... 講白話了的就是〔摸摸自己的真心〕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yntech wrote:
佛經裡有很多種'念..真正念佛人,想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來不及了,.(恕刪)


著相了。。。。
執念太深,小心下輩子還是必須做相同的事!(如果有的話)

放棄執念,慾念,放棄西方極樂
則處處是西方極樂!!
KCLin0423 wrote:
著相了。。。。
執念太深,小心下輩子還是必須做相同的事!(如果有的話)

放棄執念,慾念,放棄西方極樂
則處處是西方極樂!!

很難說哪裡怪怪的 ... ?

喔 ... 如果一開始有佛,則有淨土

好的,現在開始問,佛在哪? 佛在你心我心?

如果是真的的話,大概白話文是說︰你心有淨土.我心也有淨土

於是 ... 可以 以你心淨土 印證 我心淨土 ... 嗎 ?

可以的時候

大概不會用「放棄 ... 的淨土」這樣的字

什麼時候『我』處處是西方極樂呢?

處處是 『我』心清淨的時候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KCLin0423 wrote:
著相了。。。。執念...(恕刪)


其實真正目的就是要著"阿彌陀佛"的相.

你要告訴凡人空呀,有呀,無呀,
不如給他一條浮木,
讓他用這條浮木先到彼岸再說.

水云 wrote:
如果是真的的話,大概白話文是說︰你心有淨土.我心也有淨土
於是 ... 可以 以你心淨土 印證 我心淨土 ... 嗎 ?


應該要先經過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的階段,
你跟我的心理狀態一樣,
我心裡的淨土也會跟你心裡的淨土一樣.

是不是這樣說?
syntech wrote:
應該要先經過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的階段,
你跟我的心理狀態一樣,
我心裡的淨土也會跟你心裡的淨土一樣.

是不是這樣說?

「據說」我在 01 ,不同分區的文章有不同風格

白話文︰我自己(與自己)的心理狀態可能就彼此非常的不一樣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yntech wrote:
其實真正目的就是要著"阿彌陀佛"的相...(恕刪)


這叫誤入歧途,永遠都在門外
所以,這種已經違背佛教精神的法門,與紫衣神教無異
而以此為鏡,紫衣神教在百年後,也有可能被視為佛教正宗法門之一

一般人不懂佛法
只要心存利他,尊重他人,不起私欲之心,自然能斷絕佛教所謂 貪嗔癡
那麼,事事能喜樂,處處皆極樂,自然達到佛陀所要的境界
根本不需要讀佛經念佛號!
KCLin0423 wrote:
這叫誤入歧途,永遠都在門外
所以,這種已經違背佛教精神的法門,與紫衣神教無異
而以此為鏡,紫衣神教在百年後,也有可能被視為佛教正宗法門之一

一般人不懂佛法
只要心存利他,尊重他人,不起私欲之心,自然能斷絕佛教所謂 貪嗔癡
那麼,處處能喜樂,處處皆極樂,自然達到佛陀所要的境界
根本不需要讀佛經念佛號!

斷貪嗔癡 從 戒定慧 下手

慧的話不用說,有智慧語錄

定的話嘛 ... 要找到方法 ... 方法也在語錄裡面

斷貪的細微處嘛 ... 語錄裡面記載得很詳盡

為什麼在電車上還是讀書,不見得是讀手機 ... ?

這題目值得研究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yntech wrote:
佛經裡有很多種"念佛"法門,
念"阿彌陀佛"只是其中之一.
念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念藥師琉璃光如來,
都是念佛法門.
但看起來釋迦牟尼佛對念"阿彌陀佛"情有獨鍾.
很多經典都提到.
那應該有他的用意.

八萬四千法門,修行有難行道、易行道兩種,
念佛法門是易行法,是仗佛力橫出三界,
因為阿彌陀佛曾發過四十八個大願,願度眾生,
橫出三界的易行道
以自己的力量如法修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稱為難行法。

《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摩尼佛「不問自說」的經典,
這是這部經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自動、主動說出來的,
因為佛說:「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阿彌陀佛與釋迦摩尼佛的因緣很深,兩人曾是君臣關係,
當初阿彌陀佛是國王(轉輪聖王),釋迦摩尼佛是臣(寶海梵志),
是寶海梵志勸進轉輪聖王求證佛道的,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悲華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