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萬是苦行僧,柯文哲:一般工作合理薪資應是4萬5000至5萬

Lightwave18 wrote:
跟時間沒關係,有沒有雙重標準和理解能力的問題
現場就是一問一答
現場也沒有人問市長,請問你如何解決低薪這個問題?
但是柯P對於產業另外有提到刺激經濟,內需需要微型創業(就是辦一場活動如何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相反另一位預備競爭市長的丁守中先生,對於低薪問題,也是官方說法,拿不出具體辦法
...(恕刪)


oviraptor wrote:
怎麼會沒關係
A吃B的口水當然是指A學B講話
時間順序不能錯的
照你意思
你應該說怎麼那個老K的立委講就沒人罵
柯P講就被酸
這是雙標
這樣就合理了
...(恕刪)


這不是雙重標準,因為"問政"跟"施政"不一樣,質詢的人可以要求掌權的人針對問題提出解方,但掌權的人說一樣的事是在期待誰來幫他處理?

前者是為民喉舌,後者是只剩一張嘴。隨口脫出的微型創業的解方也是毫無依據及可信度,那不叫具體辦法,還是一貫的用嘴施政。
不然你有啥高見、實際建設行動可以解決台灣低薪問題?
kevin-a1 wrote:
風傳媒方炳超 20...(恕刪)

YKK104 wrote:
不然你有啥高見、實...(恕刪)


我沒辦法解決也沒能力但至少不會亂講幹話,不過要選舉就是要講幹話。
我怎麼印象中...市府給的委託薪資大約都是3萬5以下
我說的是大多...不是起薪喔
多數委託沒有年資,也就是同一個工作永遠領一樣的薪水....
約聘僱或計時人員大約也都33-34左右
還是說......我要加薪了??? ^^

claude0630 wrote:
什麼叫做微型創業?...(恕刪)

微型創業是政府輔導青年、婦女、二度就業等族群一直有的
會提供小額的貸款以及部份的經營輔導
不過依照往年的執行經驗
成效不是非常的好
有時候創業的結果反而讓弱勢者增加了負債@@
但,微創一直有在微調
只是,失敗絕對不是單一因素
有時候還是有助人者能力限制的問題....

kevin-a1 wrote:
後者是只剩一張嘴。隨口脫出的微型創業的解方也是毫無依據及可信度,那不叫具體辦法,還是一貫的用嘴施政。
.(恕刪)


你有看他的FB影片嗎?他提的不是低薪解方,而是促進經濟活動的策略

他提到的是台北產業內需不能靠大型企業大量生產,而是很大量微型的經濟活動(微生產)

比方說他提的是2016年101大樓『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活動門票500塊, 賣了10萬張, 賣門票就有5千萬的經濟效益(柯P記錯說成門票一千)

到時候看營業稅就知道效益多少。
Lightwave18 wrote:
你有看他的FB影片嗎?他提的不是低薪解方,而是促進經濟活動的策略
他提到的是台北產業內需不能靠大型企業大量生產,而是很大量微型的經濟活動(微生產)
比方說他提的是2016年101大樓『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活動門票500塊, 賣了10萬張, 賣門票就有5千萬的經濟效益(柯P記錯說成門票一千)
到時候看營業稅就知道效益多少。...(恕刪)


微型經濟活動在各大都市本來就是大量的進行,不用柯P提,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只要是可能有錢賺的方案,商人都會試一試,只要是能促進經濟活絡的活動,各政府也都會嘗試舉辦、推動。例如牛肉麵節、原創基地節、台北聖誕城、四四南村創意市集、國際動漫節、購物節、藝術節......,不都是民間或政府在努力創造所謂的微型經濟活動。至於微型創業,上面也有人提到了,一樣是常態性持續在推動的事務。這兩種東西跟投資基金一樣,有賺有賠,不是敢做就會賺錢,失敗的例子可多了。

大家過去就一直在做的事情要拿來當成新政策、新思維說嘴不是不行,重點還是看他到底能提出甚麼更高深的理論及策略,讓微型經濟活動在台北產生超越以往的爆發性成長。大家可以等著看。

此外,所謂都市競爭力通常是向外部競爭,強者可以讓大量資金由外向內流入,進而刺激產業升級及薪資上漲,而柯P這種主要在刺激都市內部經濟流轉及消費欲望的各類活動,就算有爆發性的成長,到底能帶動多少城市發展及薪資成長,大家可以繼續等著看。

kevin-a1 wrote:
風傳媒
方炳超 2...(恕刪)

在沒達到這個理想之前,是不是領一元薪水以示負責?
想太多啦
kevin-a1 wrote:
風傳媒方炳超 2017...(恕刪)

講這些話討好選民.

但是他有讓市府所有派遣人員, 及他用的網軍全部領到超過3萬5嗎??

hell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