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影的確拍得不夠好.遠沒有大陸的電視劇強.大陸的電視劇 >> 電影另外對岸的人謙虛講的話, 台灣人聽了別太高興.因為事實擺在眼前, 台劇, 電影沒有票房, 賺不到錢.台灣電影拿獎只是迎合歐美評審的喜好, 看了都比難看的,台灣得獎電影是治療失眠的聖品, 安眠藥的替代藥物.要看台灣電影拍出來的寫實片,我不如看我自己身邊的人事物還比較精彩.
建議不要又是台灣市場小,人才資金不足之類說詞,然後推到要依靠大陸市場與資金,請先通過本地市場考驗,得到本地人認同支持,再進軍大陸或其他國家,韓日影視都是在本土受歡迎再進軍外國,大陸也是如此,不然就沒根基,長壽本土劇與豬哥亮式低俗電影之類都吞的下去,表示胃口不差也不太挑,卻能搞到市場被外來影視吃走,無力翻轉一蹶不振,相關從業人員要負很大責任,台灣搞不起來,去大陸就會有搞頭 ? 頂多是吃過去經驗老本,等被取代後,再回來哭被打壓,既然台灣影視很強,就請表現出來,就這麼簡單,用說的或老是牽拖外在環境,沒意思,
20年前台湾影视算是可以吧。现在。别的不说了,就红海行动这种电影,剧组里有大陆的、香港的、韩国的、好莱坞的、摩洛哥的,里面还有几个台湾武行,这个电影算哪里的?台湾那点优秀人才早就被吸收了。就那些乡土剧,强?
感覺台灣各行各業似乎始終難以整合資源尋求突破,電視100多台,大學100多校,ic設計400多家,宮廟幾萬家,金控銀行也一堆……好像做什麼都不需要門檻一樣,可以不斷氾濫分薄資源,最後造成擺脱不了中小規模,太多重複建設,拉低效率和競爭力。老在害怕壟斷,卻忽視全球化時代都在打國際盃,本土不開放關起門來控制規模,衹是削弱自己企業的競爭力而已,順便政府也可以管更多。真正產業集中度高的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競爭力都還不差。又如有線電視,台灣很小,卻去學美國分區經營,一下分了幾十個經營區,弄到大家都經營艱難才又開放跨區經營,明明數位匯流是趨勢,凱擘中嘉交易案卻一直被打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