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地,种菜距离。土地(耕地)可以当作一种生产资料共产主义社会耕地必定是国有的。你可以自愿去种植,不强迫。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国家要收走,按需分配。理想状况下靠兴趣来种地的人就能满足社会的分配需求。人不够的话就像我上边说的,推行类似兵役的全民劳役制度,每个人成年时要为政府工作一两年,这样每年都有人去种地,每年都有收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知台湾的网友能否理解这八个字
本质上,分配的是剩余价值。而价值的物质表现就是商品。能不能分配台湾岛,得看台湾岛是否符合这几个特点。一,台湾岛是商品吗?二,台湾岛能生产吗?三,生产台湾岛这种商品的生产力发达吗?我想,台湾岛第一条是否是商品疑问都通不过。所以我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不会把“留岛不留人”视为一种按需分配申请。
Aurelius wrote:民族主義是社會工業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大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具體表現,真到共產主義社會了,社會結構/兩性關係/家庭/政權通通大變樣。按馬克思的估計,那時候就沒有政黨和國家了。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最後是實踐中華文化的世界大同中華文化的世界大同,都無法實踐還談洋人的共產/社會主義走資才實在
有意思,这个交流有这意思!!终于有大陆的人在台湾论坛贴这个话题了!建议这个楼里的人能放下政治,来真诚交流!!这个马原是大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学习过的!!这个是部分大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构建的一个基础。是一些人思考,认知世界的一个方法。互相理解,能帮你理解大陆人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和认知!!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劳动价值理论);2,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其实是欧洲19世纪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其被中国的引入堪比印度佛教。土共曾有智囊质问德国官员“我们的意识形态同源,都可以追溯到康德,黑格尔,为何要排斥我们视我们为异端?”。早期能接受马克思主义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以北大而言,五四运动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和信仰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胡适)的分水岭。前不久去世的李敖就可以被视为胡适的再传弟子。而土共的领导权为什么会由北大教授(陈独秀)传到北大的一个图书管理员手中,这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和民主制度一樣很理想化的制度全體國民或人類的素質與美德必須極高且整齊要抹殺個人的自我實現(私慾、野心、成就感),只為集體考慮但個人認為再高的生產力也很難實現北歐小國幾乎做到了國家照顧你出生到死亡,以及較合理的資源分配但換來的是高自殺率,很多人反而活得不快樂了按需求分配不難,難的是滿足超過實際需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