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錄喜歡嘴砲的自己參考-----------------------2017年底北海道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總計約160萬千瓦,若完全運轉的話,可供應北海道內一半的電力需求。然而地震後,為預防電力變換裝置等因停電損壞而啟動安全裝置,導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都停電。 北海道電力為了解決地震後的停電問題,不但重啟老舊的火力發電設備,還向自備發電設備的企業買電,卻不讓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重新送電,問題在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是易受天候影響的「不穩定電源」。
敝人剛好在台南、桃園皆有小小投資「種電」,台電每度收購價:桃園5.4324、台南4.7238,而以台電每月用電分段收費,夏季電費每度從1.63-6.41,簡直是賠錢賣給消費者使用,一旦未來要收支平衡,勢必調漲電價,而消費者心裡有準備了嗎?以下兩張圖是今年三月份,我那兩個電廠的發電紀錄:(第一張桃園、第二張台南)太陽能受限天氣影響頗大
force2012 wrote:下雨天太陽能可以發電..(恕刪) 黃士修可能真的不知道理論上下雨天如果光線還有是可以發電沒錯,只是發電量減少這應該不難懂太陽能本來就是補尖峰用電之不足不是拿來當基載用電要用在基載用電就要建儲能系統(如日月潭抽蓄水力發電)
1. 太陽能設備可用20年以上(廠商保固,保險可認定)(海邊在此不討論)2. 家用屋頂約60NTD/W,大型屋頂約50NTD/W,大型地面約45NTD/W(大致參考)3. 太陽能設備本身無毒性(模組內含矽晶片(同石頭)、電極(銀、鋁)、塑料、鋁框)、支架主要為鋁或不鏽鋼等金屬汰換後無毒,但需有地方放置,分解回收目前沒有處理程序
太陽能電廠也沒有大量的水泥建築太陽能電廠也沒有發電機組製造大量的熱能太陽能電廠也沒有發電中每天製造出來的廢棄物太陽能電廠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維護少了採購燃料就少了可以中保私曩的機會太陽能電廠真的是應付尖峰用電最好的發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