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2k wrote:


你說呢? 除了護...(恕刪)


大家都進化到隨手都能找出證據顯示發文者的身分。
iscome wrote:
真的笑翻了!原來彭P...(恕刪)

廟婆的問題是他是單獨指導呦
看樓主為了小英真假博士論文,不斷的澄清辯護發文不遺餘力,幾乎把所以精力都用上了,小英沒有花個9萬聘請你當專任"漂白師",還真是對不起你。
樓主看了大家的回文不敢回了.
本來我只是覺得國圖這個登錄真得很搞笑,一點都不覺得這位碩士的論文、學位有任何問題,也不覺得彭主播回台不到一年和其他三個人共同指導出一篇碩士論文有什麼違背學術慣例之處,但想不到疑英派這麼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容不下任何一絲絲雜音。

好,我就來依照您們的標準統一回覆:

第一,所謂學年度。

如果照你們講,這位碩士的畢業學年度是1996年度(民國85年度),所以實際時間是1996年8月1日到1997年7月31日,那麼林桓是1984年度(民國73年度),那麼他的實際時間是1984年8月1日到1985年7月31日,蔡英文拿到學位時間是1984年3月,這樣又有什麼問題呢?



但林桓補序已經證明了,他就是在1984年(民國73年)春通過口試,所以,除非林桓記憶錯誤,不然這種解讀法是不成的。

照林桓說法,那麼彭主播這位碩士大弟子的口試通過時間應該也是1996年(民國85年)春,也就是彭主播1995年載譽歸國不到一年內。

其實我是完全看不出來你們為什麼要戰這一點,因為彭主播1995年拿到學位,他的學生1996年拿到學位,比蔡和林桓的同年問題小很多啊。

頂多表示彭指導這位碩士的時間不到一年而已嘛,或許就表示彭不是真正的指導教授,真正指導的是列名在上面的其他兩位。這不過是學術界常有的生態嘛。

你們去查一下其他兩位的領域,再看看這篇論文的題目,就知道為什麼要找彭了。

第二,所謂論文出版年。如果照你們講,那麼林桓的論文出版年是1988年,那不就更沒問題了嗎?

林桓補序也講得很清楚了,出版年不是畢業年。下面這個例子也是:



這位台大碩士的畢業年是1986年,但論文出版年是1991年。夠清楚了嗎?

第三,照某人講的,「4. 指導老師有"意外"(生病/外務/退休),學生要求學校另派老師指導」,那麼,為什麼林桓不會是同樣情形呢?

第四,所謂「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那麼,底下這個算不算一個示範呢?



第五,某人講「他校或他所教授指導本校本所畢業論文很正常啊!」

我也覺得很正常啊,但為什麼蔡英文是林桓的指導教授,就表示蔡英文當時一定是東吳大學的老師,而不能是從校外聘來的呢?

第六,大家怎麼都不回一下「論文頁數:1頁」這個問題呢?

因為沒辦法回。

因為就是圖書館作業疏失。

因為如果承認圖書館也會有疏失,就沒辦法拿倫敦圖書館沒有登錄、登錄格式不符、沒有館藏來作文章。

這就是各位疑英派最大的問題所在。
turtlins wrote:
本來我只是覺得國圖這...(恕刪)

你完全搞錯重點了大家疑問是這題。
1983年還在「多次與劉鐵錚書信往返」的蔡英文,要怎樣教出在1984年6月畢業的台灣學生?
蔡英文可是單獨指導喔,不像彭是有三個。
,蔡總統於1984年3月取得學位,賴幸媛也作證,「1984年蔡英文姊姊陪她回LSE參加畢業典禮」;LSE畢業典禮在每年七月。
那蔡1983年到底是在英國還是台灣啊?
而且依據蔡的學籍卡她1983、84年就沒繳錢,當然也不會有指導教授,所以他單獨完成博士論文又能在台灣指導兩個碩士論文是嗎?
你知道的,她會影分身之術吼
對了,論文的確是可以只有一頁,可是蔡拿出來400多頁的一頁一頁。
七七三 wrote:
你完全搞錯重點了大家疑問是這題。
1983年還在「多次與劉鐵錚書信往返」的蔡英文,要怎樣教出在1984年6月畢業的台灣學生?
蔡英文可是單獨指導喔,不像彭是有三個。
,蔡總統於1984年3月取得學位,賴幸媛也作證,「1984年蔡英文姊姊陪她回LSE參加畢業典禮」;LSE畢業典禮在每年七月。
那蔡1983年到底是在英國還是台灣啊?
而且依據蔡的學籍卡她1983、84年就沒繳錢,當然也不會有指導教授,所以他單獨完成博士論文又能指導兩個碩士論文是嗎?


關於林桓的問題,我記得這題我已經回答你了。我先回其他簡單的問題,然後把上次回答你的貼文再貼一次:

第一,蔡有參加畢業典禮嗎?LSE有規定一定要參加畢業典禮嗎?總統府公布的資料,1983年口試之後的收件地址已經是在台灣了,不是嗎?

第二,你念過LSE?你怎麼確定學籍卡上的繳費紀錄那樣寫就代表她不會有指導教授?你有問過LSE相關權責單位了嗎?

第三,請問哪來指導兩個碩士論文?我建議這一題你先查好資料再來回,因為我知道你會回什麼,也知道很多名嘴都有講過,而且都是錯的。而且這一題的答案可以再次證明我這一棟貼文所要表達的主題。

再來談林桓的問題。

林桓在他的論文補序中感謝了一串老師名單:「特別感謝王紹堉所長、李文儀老師、唐豫民老師、顏慶章老師、李子文老師、黃慶源老師及蔡英文老師的循循指導」。

這種感謝順序很怪,把「指導教授」擺在一串感謝老師的名單最後面,連當時還是財政部官員的顏慶章都排在前面,而且完全沒有特別點出蔡英文是他的指導教授。

這種寫法讓我猜想:蔡英文只是最後來掛名的,林桓真正的指導教授另有其人。這個人可能是最前面的幾個其中之一,不然就是根本不在這串名單裡。

我看過在整篇謝辭最後壓軸寫一段感謝指導教授的,但沒看過這樣擺在一串名單最後、和其他人沒有區別的感謝法。

這件事很簡單,直接去問林桓或王紹堉就知道,林桓還在東吳,王紹堉還是現任東吳董事長。

最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學術圈這種例子也不是沒有。

夏鑄九是前台大建築城鄉研究所所長,他的學歷如下:



經歷如下:



然後他指導過的論文如下:





他有兩個文化、一個東海的碩生在1980年度(民國69年度)畢業,但第一,他沒當過文化的老師,第二,他在1973年已經離開東海,1980年他在台大土木系任教。所以,他是以外校教師的身分指導這三個碩生。

他有七個台大碩生是在1986年度(民國75年度)畢業,而他從1982.3到1987.11是在念柏克萊的博士。

我相信他這個博士不必天天在柏克萊上課,說不定也不必常常和指導教授討論,但,七個碩生?

有些教授底下有師兄、師弟制,有事弟子服其勞,一般狀況由師兄指導師弟即可,老師不必事事躬親。

老師真的因故不能掛名,那也是有辦法的。

清大彭明輝教授當年在劍橋念了一年,指導教授就轉到愛丁堡大學高升校長,原本是要幫他另找一個老師接手,但依照彭明輝的希望,原來的指導教授一邊當他校校長、一邊繼續指導他。

學術界的生態其實有點複雜。林桓的真正老師是誰?可能真要去問問看,光憑書面資料發揮想像力是不成的。

就算真是蔡英文,就體制面而言,像夏鑄九這樣一邊念博士、一邊指導七個碩生,或是沒在東海、文化任教也能同時指導兩校三碩生,也沒什麼不可能。
七七三 wrote:
論文的確是可以只有一頁


你要不要把這句話先吞回去?
七七三 wrote:
論文的確是可以只有一頁


你要不要把這句話先吞回去?
所以蔡英文論文的指導教授以及口試委員到底是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