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168 wrote:
後韓國瑜的北農出過社...(恕刪)
這樣說吧,你果然不了解農產品的銷售模式....
北農只是眾多產銷公司其中一個
北農之所以具備指標性,關鍵在於吞吐量(因為鄰近雙北市具有人口優勢)
除了北農以外,新北還有三重、板橋批發市場
之所以叫做批發市場,就是提供媒合“盤商”、“農場”的交易機會。
一般農產品有幾個銷售模式:
1. 盤商產地收購
2. 共同運銷到果菜批發市場等待撮合交易
3. 連鎖超市上架
4. 農場週遭通路銷售(在地餐廳、學校、攤販...)
5. 農民直販
上面1~3都只是中間交易,產地交易給中間商,中間商轉賣給終端消費者
4~5則是近乎直接交易給消費者
問題來了,終端消費者受到疫情影響而降低消費,上游的農產品賣給誰?盤商還會傻傻的收購果菜等著報廢?
更不用說,蘭花、水果等外銷市場為主的農產品,在全球因為疫情而造成消費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農產品要出貨給誰?
這些農產品尤其是蘭花可能是三年前定植下去的品種和數量,突如其來的市場萎縮,農產品賣不出去,不會影響生計嗎?
計程車、遊覽車、旅遊、觀光飯店甚至於餐廳要紓困,農產品市場萎縮的農民就不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