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突顯「台灣主體意識」 → 語言是一個重點💚
台河話是一個選項。
看看港青,他們很堅持要講粵語,不講普通話,就是這個意思。
白大悟 wrote:不過這個,相信我,光靠 教育部 來推動 → 幾乎無效❎
只怕又是教育部想推動全面台語化搞出的藉口吧...(恕刪)
辦法只有一個:要靠國人自己"覺悟" → 要「講」;
不講,其他方式都是徒勞~
2 個重點:
1. 必須靠老一輩來「帶頭講」。
2. 年輕人要有心「跟著講」。
我們就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阿公阿罵操著生硬的國語,
跟他的小孫子對話...
阿公阿罵閒閒沒事,小孫子閒閒沒事,在那邊閒扯打屁一講幾個
小時 → 這是最好的 無痛 學習母語機會 → 卻把它荒廢掉~
個人看法:這些人可以說是將來母語失傳的「罪魁禍首」🆖
但要澄清一點:
我支持在私人場合多講母語,反對在公共場所講方言⭐
職場的話,是看情況;
公共場所原則上不講方言,例外情況,譬如我們可以確認該場所
大多人講方言;
像一般我們機車行的環境,講台河話的老闆技師較多,這種情況
下顧客來到此店家講台河話是可行的,甚至是值得鼓勵的✅
總之是一種「尊重」,像立委陳柏惟,在大多人不熟悉講台河話
的立法院等公共場合講台河話 → 這是「不尊重」他人(以及
拖累政府的工作效率)。
要在公共場所講台河話只有一個辦法:把國語設定為台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