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562分
文章編號:82766066

個人積分:0分
文章編號:82766111

個人積分:0分
文章編號:82766153
*小蟑螂* wrote:
是日本幫台灣建設的中(恕刪)
這本《北支那雜記》,寫於明治27(1894)年,也就是台灣割讓予日本的前一年,筆名「吳鄉居士」的日本人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台灣的概況。
由於篇幅十多頁,我不逐字翻譯,僅就重點描述:
一、台北城內家屋,多為清潔之二層房,不見支那風之汙穢,且入夜有七八盞電燈照亮城內,馬車、人力車川流不息。
二、市街房屋一如東京銀座,悉為官設長屋(國民住宅),貸予百姓,租金平均四圓上下。
三、經濟繁榮,艋舺等地商賈興盛
四、設有中西學堂,學童中學與英學併習。
.....
總體言之,台灣當年幾乎就是清廷傾全力建設的「經濟特區」,呈現與內地截然不同的面貌,縱使仍有不足,但台灣無疑是一個欣欣向榮,走在一條上坡路的島。
孤證不立,我特別找了其他資料,發現類似的描述,到處都是。《讀賣新聞》甚至30多篇連載,專題報導台灣,盛讚台灣建設的進步。
日本人領台之後,輿論風向又轉了,極力醜化清廷的施政,切斷台人的故國之思,久而久之,讓一些人也產生了錯覺:台灣一切都是等到日本人來了之後才發展的。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