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我來建立一個預測的模型...
如果再 現行模式不再升到三級的模式 及開放內用的情況...

初一到初五 確診量少...沒什麼新聞...各地仍是出遊頻繁....
大家的心態是趁著還沒升級之前能玩就玩....

初六初七 各地診所 就診人潮開始浮現...大多是輕微感冒症狀...
初八之後一星期 每天報確診人數 50-60人...

二月中旬 開始...每天開始上百例....
這時會開始檢討...建立北中南輕症專責防疫旅館的收置...
雙北感染人數開始浮現 ...這時候慢慢已經有中重症者塞滿醫院了
不過大多是輕度肺炎....

二月底估計會上看200-300例每天 並開始爆發院內感染的案例...
這時候專責防議旅館已不足以收納那麼多的確診者
開始要減少防疫旅館的隔離....並且要求居家自我隔離...
雙北開始超車桃園高雄了...這時候雙北市長會自行宣布三級警戒...

三月中 確診人數慢慢不再增加 但是重症死亡率開始浮現
大概兩三天一名 重症不治 但是大多數患者都正常出院

三月底..確診人數開始降回數十例..三級警界仍持續...

四月初 清明節 掃墓 大約同去年一樣 只有往年一半人潮..
大家還是在家....但是還是維持每日十多位確診

四月中 仍維持每日十多位確診...

五月初 已降至零星確診....並開始檢討放寬三級警戒..與並獨共存等問題...
這時候其實與病毒共存的條件已經達成了.....
因為雖然表面上確診者沒很多...但....實際上無症狀感染這 體內有抗體者更多....

五月中 +0 開始浮現... 人潮開始湧現...

六月份開始 很多大公司開始取消居家上班...人們都回到了正常生活了...
致此 還會有零星和變種病毒...的案例...但以經不具大規模傳染的風險了...
=================================================================

以上 是推估最有可能的 模型....純屬推測...
這樣推算下來到底有沒有算爆.......即使最終染疫死亡者高達 數十位...

當然....如果中間沒有持續管控 繼續放讓擴大與病毒共存的言論...
只會加速和擴大傷亡.....甚至造成排他效應的死亡案例...
只會更快速 更加糟糕....
我不小心
目前對Omicron的樂觀,全來自於期待它不會再變種
北七社社長
而且這是肺炎,以後全國上下大家都是肺炎就好笑了
hunginn wrote:
好吧 我來建立一個預...(恕刪)


你的預言不切實際

台灣政客從來沒有從病毒學到控管的能力

這次又是比之前更會閃篩檢和傳染的Omicron

所以只要稍微有機會就會大規模流行的.....光個西堤出去的不知道多少了

天佑台灣.....
希望不會爆炸吧!!
阿彌陀佛,
天佑民主台灣。
疫情的防護還是要靠百姓自己

靠那個只會嘴砲的政府根本是找死

都知道病毒都是從機場這破口進入台灣

超前部屬唬爛得快2年

結果每次還是從機場進來

甚至都從桃園來

太子神隱後,風向就好像都沒問題了一樣
a70569929
官民合作忙於防疫下,只有國民黨人在嘴砲...抓戰犯.
估計不會~

之前幾次破口,我都認為會爆發,
但台灣人戴口罩比例真的遠高於外國,
發展到最後,疫情都逐漸趨緩。

雖然這次病毒傳播性更強,但打疫苗的人也更多了,
這次很可能也同樣幸運地守下來。
不會.

忘記超買了嗎?
那應該叫共存?

媒體很溫和阿,記得去年桃園...到雙北身上,
被雙北兩位市長...三級不得不跟上,
現在責還鎖死在桃園,看來很難3了?

防疫最核心的本質大概是誰來扛責這個問題吧?

若還是這樣下去,該擔心的是春節後...
商家.人民.醫療資源...不知能不能撐住?

最近看各家媒體,那力道真的是柔,
下面的留言也很感人...

內用跟邊走邊吃真的差很多.
a70569929
防疫最核心的本質大概是誰來扛責這個問題吧!!大家防疫而,國民黨只會忙找戰犯...難怪好感度一直降
爆炸就怪國民黨和阿共,反正腦很好洗。
台灣疫情一定不會大爆炸
你要相信台灣政客
他們會將疫情控制在人民可接受的範圍內
若不幸疫情不小心超出期許
你放心馬上網軍,政客就會出征
疫情會立即受到控制
所以台灣控制疫情的能力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
bernardjordan wrote:
大家覺得疫情會爆炸嗎
(恕刪)


dadadada555 wrote:
其實不驗+媒體不報,想想~是不是就沒這麼可怕了



你的話讓我想到,鴕鳥心態....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智障人民,所以我特地估狗一下,給大家上上課....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生活於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樹草原地帶,不能飛行,但後肢粗壯有力,適於奔走,據說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里,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