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市場機制就沒有讓利的問題中國市場,如果中國廠商可以自製的很少會外購的說台灣是中國的,但現實是不管執政者是誰,只要中國本土廠商可以就不會跟台商買何況中國很多產業都有國家的補貼資助,價格很多台商根本跟不了一個市場這麼的無秩序跟政府補貼,進去這個市場都是養套殺要嘛一開始被養有賺的時候就退了,不然何時被搞都不知道!
這些與ECFA相關的產業, 這麼多年來已經習慣中國讓利。自己要把大部分籌碼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這些年有利潤的時候,也不想如何分散風險, 錢好賺的時候, 產業爽爽收錢, 沒有危機意識。今天ECFA 停下來, 再來跳腳。明年不管誰當選, 沒有一個候選人/政黨可以掛保證,1. ECFA 可以繼續不被干擾2. 陸客會回到10年前的光景3. 外交不會持續被打壓台灣能好好的活到今天, 主要是台灣人的個性與求生的韌性。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從ECFA掉下來, 就從別的貿易爬起來。一開始台灣也沒有ECFA, 也不靠ECFA, 就算沒有ECFA,相信台灣產業死不了, 死掉的是被市場淘汰的, 與ECFA無關。比較一下手搖飲料店,全台上萬家,有私營也有加盟,撐得下去的永遠都是那幾家, 飲料店會倒是因為它無法與市場競爭,人員管控/成本管控/品質維持/市場售價..等等。你都做好這些管控就不至於被淘汰。這些ECFA的產業也一樣。現在會哭叫的產業,回頭想一想,這幾年賺錢的時候, 你做了什麼市場風險的措施準備?你能怪誰 ? 什麼香蕉/芭樂/鳳梨/漁業 .... 爽爽賺的時候, 不就過很爽... 這些年陸客來台觀光, 旅遊業也不是很爽, 加上疫情間把台灣人當盤子的房價,現在開放了, 沒生意又開始叫來叫去, 你當陸客/台灣本地人是傻瓜?對於這些產業, 我一點都不同情他們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