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冷鏈及包裝程序及廠房需要合乎政府標準才能經營,小牧場根本沒有資本搞這些

冷鏈及包裝程序於是被少數廠商把持控制,政府也不去管

反正你牧場產出來牛奶,不能直接販售,沒有我冷鏈及包裝就等著發臭倒掉

冷鏈及包裝廠商自然就對乳農予取予求,對消費者賺取暴利
nicewawa wrote:
乳品冷鏈及包..自然就對乳農予取予求,對消費者賺取暴利.(恕刪)

對乳農予取予求,你確定
乳農表示今日我乳牛多養出100隻產量的牛奶不能多賣,但如果少100隻產量的牛奶要賠。
sasamisami wrote:
有本事公告UHT殺菌不能稱鮮乳這我才服氣

你搞錯了。

關鍵字是 鮮,政府說 鮮指的是 國產 ,且日期要限定14日內。

完全封殺 日本鮮奶當天空運問題。
sasamisami
我不服氣的就是一樣的東西,為何國產能加鮮,外國產就不能加鮮
wonderzero2
因為 鮮奶標籤 就是限定 牛(鮮奶標籤 貼紙 規則 第一國產,第二 限定牛,另一個部門法規要有鮮奶標籤。 多方部門綁標[真心不騙])
蔣經國總統執政時期平衡物價

讓全民能夠安心過生活

也有公平交易委員會設置

但是後人執政毀之
因為台灣缺奶
君不見:台灣男人看到奶,都目不轉睛
我承認我來亂的



主因 大家都知道啦
就沒人在乎啊
很多東西都貴得沒道理
在乎也沒有用,政府不理你,

一樣放任那些廠商聯合壟斷,

很多東西還是政府帶頭的,比如汽機車,

台灣貴得不像話的東西太多了,

沒有最盤、只有更盤!
taiwan2008 wrote:
台灣鮮奶世界...(恕刪)


30%不多

基本的成本包含稅金就差不多了
1. 開發票5%
2. 營所稅20%
3. 營運成本
3-1水電與租金
3-2人事成本
3-3報廢成本(5~20%)

每轉一手,成本就疊加上去

雖然營所稅是看「所得」而不是營業額....

100×1.3=130

其中
130×5%=6.5發票稅(供應商100×5%=5元)
130-(6.5-5)= 128.5

28.5毛利要負擔:營運成本、營所稅稅金(20%)....

假設營運成本佔據毛利50%好了(低估報廢率的情況下),28.5×50%×(1-20%)=11.4

一罐擺在超市冷藏冰箱賣130的牛奶....賺你11.4元

關鍵在於層層疊加的成本

出廠價30

品牌商30,但是需承擔第一段損耗、物流、殺菌、包裝、倉儲、人事、稅金....再加上品牌商的利潤

通路商30....扣掉一堆成本、稅金後賺了11元左右...

「售價百元的鮮乳,最辛苦的酪農只取得30元;乳品品牌商可拿到30-35元;通路拿得最多,達35-40元之譜。如此高昂的上架費,導致無論是國產鮮乳或是進口乳品的價格均居高不下。而且不僅針對乳品,就其他農產品也採取類似的作法。」
ik0306
講得好像國外都不用這些費用[幫不了你], 國外運輸還比我們更遠咧
JasonQ
ik0306這是稅制和「通過幾手轉賣到消費者手上」的問題。就像在台灣買進口車為啥比其他國家還要貴....
nicewawa wrote:
乳品冷鏈及包...(恕刪)


這個在日本也有類似情況

其實,關鍵就在於「營運規模」

農產品跟一般商品不同

蔬果雜糧種植下去,時間到就是會產出

畜牧、酪農也是,牧場不能說今天飼料比較貴,就讓牛、豬、雞....幾天不吃飼料

也不像工業生產,臨時沒訂單,可以透過停工、放無薪假、減產....去因應

當你的農場、牧場的營運規模沒有大到可以自己負擔產出到上架中間過程的所有花費的時候,你的脖子就受制於你的合作廠商、品牌、通路
wrote:JasonQ
畜牧、酪農也是,牧場不能說今天飼料比較貴,就讓牛、豬、雞....幾天不吃飼料也不像工業生產,臨時沒訂單,可以透過停工、放無薪假、減產....去因應

JasonQ 牛奶不能說的秘密。(所以現代化養殖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牛奶太多 可以做成保久乳。

保久乳 太多 可以做成奶粉。

牛奶太少 ,用 奶粉還原 加以混合。(冬夏需求量不同)


如何控制牛奶的產量。牛要懷孕產下子後才有奶。(9個月過後)
JasonQ
BigMac4Diet你說到重點,產量沒辦法因應-做成奶粉或是保久乳的經濟規模,所以國內酪農「戶」的負擔很高,沒有量多可以轉換為乳酪、奶粉、奶油....等等的方案
wonderzero2
BigMac4Diet母牛大概生3胎上下就變牛肉(5歲壽命)產後大概提供150天牛奶(不人道的做法是 邊懷孕邊產奶 突破150天的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