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警戒未解除 黑鷹直升機載研究團隊放置監測設備

JasonQ wrote:
我倒是覺得,林保署當初沒有做夠「自保」
7/28 提出的通報,明顯有預估當時1400萬噸水量潰堤對下游的影響
卻少了「滿載水位產生壩頂溢流後造成潰堤的影響評估」
所以一直到9/21都還是以690人為疏散目標。
如果有這份報告,長官卻置之不理,對第一線基層來說才能避免面臨究責的時候被拖出來背黑鍋。

弟之所以認為基層單位(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盡力了
是從該分署網站回爬公開資訊(新聞)所獲結論(如後附)

至於「滿載水位產生壩頂溢流後造成潰堤的影響評估」
參照李鴻源教授在不同訪談提到的觀點
馬太鞍堰塞湖產生(座落)在國有林班地,屬林業保育署轄管
但堰塞湖不屬”林業保育”專業

林保署委託的陽明交大團隊是以清水、無強降雨做模擬。「台灣懂天然壩的人很少,」一位災防學者直言,陽交大團隊擅長的是水庫泥沙模擬,有能力模擬堰塞湖潰堤影響的團隊卻在台大、中興、成大。(2025-09-29 天下)

7/28的通報為何沒有「壩頂溢流後造成潰堤的影響評估」?
或許從7/21監測到山體崩塌,之後7/25確認形成堰塞湖
官方及學術單位對該天然壩的調查瞭解有限
只能就當時所獲資料做模擬評估

JasonQ wrote:
陳駿季8/13、8/23的報告一定是幕僚給他的資訊,所以才會信誓旦旦的認為不會潰堤,只會溢流
就算是陳駿季誤解幕僚提出的報告,也不可能8/13說一次、8/23沒有修正說法繼續堅持。
但是,陳駿季身邊的幕僚,一定不是第一線基層人員,這個「誤導」不太可能是第一線基層直接告訴陳駿季,而是經過層層關卡轉述後的結果。
畢竟,農業部林保署、經濟部水利署在過去30年來有很多處理堰塞湖的經驗。加上地方一直有反應擔心潰堤的危害,不太可能完全置之不理。

一、先參考一個今年7/9兩天短命的草嶺堰塞湖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堰塞湖,初判壩體高度60公尺、壩長320公尺、壩體體積約215萬立方公尺、蓄水量約2245萬立方公尺,比阿公店水庫大,逼近仁義潭水庫蓄水量。當天下午13時30分發布警示。
經保守估計1小時堰塞湖潰決情境,平均流量約6200cms,尚未達清水溪警戒水位。因堰塞湖壩體位於人員機具無法到達深槽峽谷地形,考量整體安全,持續監控中。(2025-07-09 聯合報)
隔天(7/10)
經連日豪雨水流衝擊,清水溪河道目前流況已趨穩定,堰塞湖水位已大幅下降23公尺,壩體中段經水流沖刷下切,形成底寬約72公尺的流路,恢復河道通洪能力,警戒已解除,請民眾安心,可以回復正常生活。( 2025/07/10 水利署四河分署 )

二、節錄兩則訊息
林保署副署長廖一光表示,「AGS就是一個美國地理學會,他們表示說這個是他們,有史以來發現規模最大的,那這個有多大呢?我們初步估算它的量體,蓄水量8600萬立方公尺,土石量2億立方。」( 2025/8/8 公視新聞 )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USACE)關注馬太鞍堰塞湖進行研究,8月底主動來訊警示,「不要忽視以極端模式下必須考慮最嚴重的後果。」( 2025.10.07 少年報導者 )

承上,8月底蓄水量的監測、推估:8/20約4,800萬噸,8/29約5,450萬噸
( 2025/8/20 林保署花蓮分署 ) ( 2025/9/4 更生日報 )

三、堰塞湖的潰壩(堤)成因,可簡單區分為溢流、管湧、地震等各種情境,各學術團體的潰壩及其影響之模擬分析,固然會因專業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但就怕主政者官大權力(學問)大,從不同的可能情境中挑個當下他最期待的結果(例如7/9兩天短命的草嶺堰塞湖),視 “料敵從寬” 如無物!

四、後見之明: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壩體固然地質欠佳,人工降挖、虹吸等手段安全風險高,但若八月就積極從事各種調查(例如下圖)而不僅止於監測,與今日的災害相比,或許不得已的炸藥爆破(或雷射導引炸彈、飛彈)手段所造成的損害,將遠小於現況。



-----------------------------------------------------------
薇帕颱風釀馬鞍溪上游堰塞湖 請民眾暫勿入溪床活動
2025/07/26,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653
林保署花蓮分署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變會議 相關權責單位配合分工
2025/08/06,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679
強化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變作為 林業保育署拜會花蓮縣政府攜手合作防災
202508/08,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691
防範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花蓮分署召開鳳林萬榮地方說明會
2025/08/15,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771
提升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 空勤直升機馳援成功裝設水位計
2025/08/20,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789
颱風「樺加沙」將至 林業保育署提醒民眾留意堰塞湖動態
2025/09/20,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977
災前什麼都不行災後都行了?
kantinger wrote:
https:...(恕刪)
Joseph.Yang wrote:
林保署委託的陽明交大團隊是以清水、無強降雨做模擬。「台灣懂天然壩的人很少,」一位災防學者直言,陽交大團隊擅長的是水庫泥沙模擬,有能力模擬堰塞湖潰堤影響的團隊卻在台大、中興、成大。


其實簡單說

當取得壩體結構尺寸數據後,就應該考慮極端狀態下的破壞模式

因為,防災必須考慮最壞的狀況。

林保署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要不要承擔「開規格」的責任,去要求陽交大團隊按照防災的需求做模擬分析。

因為在模擬分析中,模擬的起點可以人為介入決定

你可以選擇模擬自然狀態下的泥沙流動造成壩體的破壞

也可以直接假設「壩體發生滿水位潰堤」的情形,而把模擬的重點放在「滿水位潰堤後的破壞狀態」

流體分析、結構分析,或是DEM耦合SPH分析

如果一律要從頭開始分析,佔用系統運算資源與時間太多。在合理的簡化下取得真正有需要的模擬結果進行分析,才能兼顧需求。

對內政部負責的防災避難疏散計畫來說,壩體怎麼潰堤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果發生潰堤,最大的破壞程度會如何影響下游的人民!」


主事者之所以能站在前方領導團隊,靠的是決定決策與承擔決策的肩膀和遠見。

8/13協調會
8/23立委質詢

其實一直在反應地方對堰塞湖危害的擔憂

農業部長卻無視地方的訴求,堅持「自己認為的專家結論」才是王道....

才是這次災害的最大問題

不過,我相信啦....民進黨政府的官不是有肩膀可以承擔責任的官

所以才會感慨,基層事前自保的手段不夠,很有可能會被推出來背黑鍋
Reko0914
不只民進黨官員爛,民進黨的民意代表在災後竟然指導行政機關說謊~
科技很強,
官僚氣息更強。



關鍵時刻(第0天):7月21日下午5點53分,微地動系統偵測到芮氏規模4.2的地動
7月21日下午5點53分,輕颱薇帕已遠離台灣兩天,陽明交通大學趙韋安實驗室的「微地動系統」出現了不尋常的訊號。這套系統是趙韋安在莫拉克風災過後投入開發,透過串接台灣寬頻地震網(Broadband Array in Taiwan for. Seismology, BATS)資料,可在崩塌發生後6分鐘內,即提供崩塌點位、量體大小、滑移方向,判斷是否伴隨堰塞湖的形成,也讓趙韋安於2020年獲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EGU)傑出青年科學家獎。7月21日分析數據後,他發現,位於花蓮的馬太鞍溪上游出現了山崩。
他沒想到,自己監測到的是台灣史上最大堰塞湖形成的瞬間。由於陽明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是農業部林保署的合作單位,他們便向林保署通報,「馬太鞍堰塞湖」因此得以被發現,後續的監測與緊急應變才能即時啟動。

2025年7月21日傍晚時分,陽明交大趙韋安實驗室的微地動系統偵測到花蓮地區發生崩塌事件(上圖黃色區塊處,箭頭指向為崩塌土石滑動方向)。(影片提供/趙韋安)
與此同時,太平洋的另一端,偵測全球地震和地動訊息的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研究人員,也測到花蓮出現表面波規模4.9的訊號,但因未見台灣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公告有感地震,於是直接寫信向研究崩塌的趙韋安求證,這是否為一起山崩事件?確認後,便將報告發表在USGS官網。

農業部農村水保署減災監測組組長陳振宇指出,USGS注意到,這是他們開始監測全球崩塌以來見過最大的訊號。
「他們(USGS)就覺得奇怪,怎麼可能台灣自己都沒有去報告這件事?那中央氣象署也不是沒看到這個震動的訊號,但是對他們來講那不是地震,所以我們的地震測報中心就直接忽視掉這起事件。」趙韋安說。
《少年報導者》向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求證,他證實,當天確實有測到芮氏規模4.2的狀況,但因判斷為山崩而非地震,且附近強震測站未觀測到震度,所以未達對外發布報告的標準。吳健富說,「日後若達到標準,則會參考USGS的做法對外公布。」
sabinehua wrote:
再問一次綠衛兵,七月為什麼不能做這些事,難道是怕被水鬼抓去做交替?


天下無災難 Tian xia wu zai nan 光復鄉 Guangfu Xiang 感恩的淚光 Gan en de lei guang #動態歌詞 Pinyin/Lyrics Music
https://youtu.be/TSnSeBjwMxc?si=Qu5TGqxI_sntRZpt



沒出息 Mei chu xi 王世堅金句神曲完整版 啟昂 Music Qi Ang Music
https://youtu.be/2YzdpKM0QFo?si=iuv2BXTBTNJ_PNTq



王世堅最佳歌曲
沒出息+袂見笑 ↑ ↑搖滾完整版 ↑ ↑
https://youtube.com/shorts/Co1wCHK_8d4?si=ak66W4bLU6MO6n3F
以下截圖自台大教授張文亮的貼文。



現在既然堰塞湖水量只剩1.7%,但水盆仍在,用直升機放人下去鏟除壩體引流也不是問題,現在天氣很適合作業,為何政府還是不動?難道是在等下次豪雨積水,再用政治口水攻擊花蓮縣政府?
用直升機放人下去鏟除壩體?

曉得汛期什麼時候?

如果要撤怎麼撤?
kantinger wrote:
用直升機放人下去鏟除...(恕刪)

不如你來指導農業部長怎麼講話

可以不發生潰壩

為保護中央,反對是可以

但是你的反對什麼也沒做
kantinger wrote:
用直升機放人下去鏟除壩體?

曉得汛期什麼時候?

如果要撤怎麼撤?


樓主是異想天開!

來看看下面截圖這堰塞湖的資料,這樣的壩體有辦法用人去力去剷除?至少得要很多重機械,例如挖土機、推土機,小山貓都太小不夠力。

但鬆軟的土質,人垂吊下去,雙腳都可能陷入泥石裡,更合何是重達幾頓、幾十頓的重機倶!

所以當初有構想是埋炸藥爆破洩流,但以這壩的厚度、高度及週邊山坡的條件,這不是幾次爆破能解決的,風險也是高到無法評估,誰能承擔的!

總之樓主是異想天開!
MICHAELCUB81 wrote:
樓主是異想天開!來看...(恕刪)

沒有發現自己講的自我矛盾?

不會潰壩潰堤的結論是農業部給出

何來土質鬆軟不適合施工?

他們給出的理由書明顯的表示

因為沒有道路、無法進入

玩這種花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