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過這會期 服貿勢必重談 做小生意的飯碗也保住了


旋風 wrote:
又開始蒙混了
協議中有一條
服貿協議原文 : 「專家」係指組織內擁有先進的專業技術,且對該組織的服務、研發設備、技術或管理擁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專家包括,但不限於,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

就專家這一條就可包括任何人
這類人就排除在規範內
也就是說,只要有手段可以拿到類似證件
(用錢在對岸買個專業證照並不難)
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可以用這種手段把人帶進來
你要搞清楚在台灣的政課跟商人最大的本事
那就是任何再好的規則.協議
到了他們手裡都會預留修改的空間
到最後每一樣都會把利益導向自己手裡
而不是全台灣人民

偷帶進來做什麼? 要不要機票?要不要提供吃住?薪資比台灣低很多嗎?

以前大陸偷渡客人滿為患的桃園靖廬收容所,現在還有多少大陸客?

carl60813 wrote:
轉載至PTT來看看這...(恕刪)

先弄清轉載至還是轉載自再來刷版吧

旋風 wrote:
又開始蒙混了協議中有...(恕刪)


專家包括,但不限於,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

這句話很繞舌吧

如果要有証照才能來的話

應該是 專家僅限於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 。

那協議內容的意思是沒証照但只要能証明是專家皆可來臺

寫成那樣就是要讓你看不懂啦,這意思就是連假証照都不用買,

公司說是專家就行了。
目前大陸人士來台,除陸籍配偶與依親團聚者外,皆以『第六類』身分納保,現行政府每人每月補助40%保費目前為人所忽略的不對等條文,沒繳稅,卻享福利
CarDoctor wrote:
目前大陸人士來台,除陸籍配偶與依親團聚者外,皆以『第六類』身分納保,現行政府每人每月補助40%保費目前為人所忽略的不對等條文,沒繳稅,卻享福利...(恕刪)

不這樣做 顯然有違我國憲法揭櫫的平等精神"


陸生納健保 蘇系立委醞釀修法
2012/08/12 21:36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只要在台領有居留證且居留滿六個月,或是有固定雇主之受僱者,即應參加全民健保;外籍生、僑生,甚至外籍勞工因此都在全民健保納保範圍內,唯獨中國大陸學生無法獲得居留證,被排除在外,顯然有違我國憲法揭櫫的平等精神。吳秉叡的提案,要求修法讓在台居留六個月以上的陸生,也能比照其他外籍人士,加入全民健保。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你去問一下香港人吧 看一堆大陸人把你團團包圍是什麼情況
而且他們是來跟你搶工作的 你輸無處可去 他們輸卻未必會走 ...(恕刪)


沒有競爭力的人,任何人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搶走你的工作
所以重點在於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不在如何逃避競爭
CarDoctor wrote:
目前大陸人士來台,除陸籍配偶與依親團聚者外,皆以『第六類』身分納保,現行政府每人每月補助40%保費目前為人所忽略的不對等條文,沒繳稅,卻享福利...(恕刪)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19&menu_id=706&WD_ID=706&webdata_id=4293

健保本來依照規定就只需"納保"第六類身分還是要繳保險費的不是無償享受
買保險本來就只需繳納保險金,跟繳稅有甚麼關係?難道你有繳稅就不用交保險費啦?

真正倒楣的是雇主和師字輩,百分之百自負,小弟難道因為這樣就要大喊不公不義嗎?
426bigjoe wrote:
沒有競爭力的...(恕刪)


這樓是替三百萬底層勞工請命 五十歲的幫傭工人你跟他談什麼競爭力
準奴工準外勞我都說過要趕快辦卡了 請自便喔
我先聲明我很抱歉我並沒有去看服冒法案全文,
因為在下偏頗的立場就算看完法案全文最後的解讀還是偏頗的,
所以看了也沒用,
在下討論串看到1X頁,
可以證明這一點,
"無論寫的多清楚,立場不同解讀也會不同",
以下是在下想提出的一些見解:
有人拿中日韓等其他國家服冒協議來做對比是不準確的,
確實服冒協議是種利益交換,
有一好沒兩好,
但台灣不一樣,中共要的是我們香港化,成為他們"實質"的一部分,
就算利益全部給我們好了,能達到香港化目標,對大陸都算划算,
香港,狀況已經擺在眼前了,越來越不民主,有能力的人紛紛向外移,連台灣也是他們移民的其中一個目標,
要說台灣比香港好?似乎不對,但現在台灣比香港民主,我想這是確定的。
這起抗爭一方面只是提起了台灣人民的恐懼,我們不想被香港化,我們不想共產化,
"逢中必反"原因也在這裡。

而現在台灣政府方向傾中,﹝至少給一般民眾的觀感是這樣﹞
再者服冒協議以30秒通過,﹝新聞這樣說﹞
激起大家對民主的危機感,
才會造成現在的田地,
在下覺得這次狀況是大家對香港化的恐懼,而不是服冒爛到爆炸怎麼樣的...

還有,中國的規模經濟是很恐怖的,想想前2年歐盟對中國太陽能實施反傾銷,
"虧錢生意誰人做?"
但確實中國辦的到,當時中國就是把太陽能面板價位壓到低於成本價,大量倒到歐洲,
導致歐洲太陽能產業一面倒,最後受不了才向中國課重稅,當然當時台灣太陽能也受到一定影響,
鋼鐵業也是,大陸大量生產鋼鐵導致大量庫存,鋼價暴跌,中鋼當時股價從32塊降到現在25~26塊還沒爬上來,
對台灣沒影響?那只是你沒感覺。
(個人了解大概是這樣,有誤請各位糾正)

ohmy7759 wrote:
這起抗爭一方面只是提起了台灣人民的恐懼,我們不想被香港化,我們不想共產化,"逢中必反"原因也在這裡。

理性、說實話,完全認同和尊重!

但是現實情況對岸就是台灣第一大市場,主要順差來源(一年2兆台幣)
東協10國已經和中國簽FTA
中日韓正在談FTA,尤其是韓國態度積極,可能年底就談完了
沒有ECFA,台灣經濟肯定很慘,到時還是會向中國傾斜!

有些事情是沒得選,很無奈的!
如果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我一定支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