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AAM wrote:
這裡容我題外話一下
這段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段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舜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舜娶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無後為大指的是沒有盡到後輩該據實告知父母的本份
而不是沒有產下後代子女
古書都是會有新解的,新解符合時代的需要,但可能連古人都不知道會有這樣的解釋,這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也不少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