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中國的變化大....


Erichuangtw1980 wrote:
各位的論戰很精彩,...(恕刪)


大陸建墻,某種程度上保護自己的IT產業,臺灣完全開放IT產業,請問現在兩岸的IT業哪個比較強?
一個小學生,你不保護他不栽培他就讓他上拳臺和壯漢打比賽,美其名曰自由競爭,那不是害了他嗎?
林森北路路口 wrote:
大陸建墻,某種程度...(恕刪)


这个。。。其实也不尽然
百度淘宝这些都是没墙的时候跟巨头掐过的,google在没被限制前在中国大陆经营了很多年,市占率一直远远低于百度;淘宝刚开始的时候ebay已经是中国大陆的网购巨头了,结果被淘宝打败了。现在amazon也在大陆有直销,不受网络墙的限制。
还有Uber,虽然有政策什么的影响,但是他们也是切实进来发展过。
其实没墙对it产业也不完全是坏事,那时候百度没现在这么堕落,淘宝也更锐意进取,现在这些个中国it巨头日子过得太爽了
讨论了两天的“墙”有什么意义?结果就是有墙的在发展没墙的越来越自闭。
Rafom wrote:
我的原話是:我從之...(恕刪)



先不說外國人必須要透過youtube才能了解中國這點有點奇怪

再說
youtube上關於中國的影片或是中國出產的節目倒也沒少過
我也看過羅輯思維和舌尖上的中國
都是在youtube看的,有的還高清又附帶cc英文字幕

外國人有心想了解的一點都沒有問題的
ObiWong wrote:
先不說外國人必須要...(恕刪)


已經習慣了有YouTube 等沒有限制 的生活,

被限制是不會習慣的。

Erichuangtw1980 wrote:
已經習慣了有YouTube...(恕刪)


我也是用惯了YouTube,回国期间很别扭,翻墙上YouTube,不卡的时候少。
然而,YouTube确实是国内影视作品盗版大本营。感觉还没国内视频网站版权保护得好呢。

饭也稀 wrote:
讨论了两天的“墙”有什么意义?结果就是有墙的在发展没墙的越来越自闭。.(恕刪)


所言极是!
有墙的,被逼/保护山寨出了几个自己的东西,虽然差了许多,但有总比没有强,一步步追赶;没墙的,拿别人的当成自己的,用得还挺得意。但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永远受制于人。


懷托摩 wrote:
没墙的,拿别人的当成自己的,用得还挺得意。但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永远受制于人。


這話過頭了。您肯定也知道,天朝大至電商通路行動支付,小到通訊軟體,有13億人當用戶群,當然樣樣都搞得起來,也必須搞起來。

可2300萬人的市場,什麼都要自力更生是不合理的,除非咱也走金家三代那種超級鎖國政權,否則哪有可能辦到。咱這地方小人少,受制於人是應該的,只是看受制於誰,要錢還是也要命罷了。咱可沒打算搞主體思想那一套。
林森北路路口 wrote:
臺灣完全開放IT產業,請問現在兩岸的IT業哪個比較強?


IT產業要看硬還是軟。硬的部份台灣弱嗎?軟的部份呢?台灣不是不強,只是厲害的都出國了。
對岸保護IT產業,除了網路產業也沒看出來哪些世界級強的。
印度軟體巨擘都比對岸多,也沒看人保護東保護西的
阿里OS改自Android,連對岸窮人都不愛用。百度出不了中國,用谷歌找對岸的資料遠比百度多。
網路音樂在台灣比不過Spotix與KKBOx,線上影音Netflix用過就不會想用iQIYI,淘寶就是個仿冒市集
保護養出一些嘮什子的,這樣好嗎?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IT產業要看硬還是...(恕刪)


哎,不少臺灣朋友愛犯同樣的毛病。對比的目的是,通過對比,可以找出自己長在哪兒,短在哪兒,長的地方繼續保持,短的地方努力找出改進的方向。

現在說的是兩岸對比,臺灣比中國大陸強的方面,就沾沾自喜,比不過的方面,就搬出美國、印度。他們比你強,我也就比你強?這樣也達不到對比的本來目的,是吧?

中國人都知道自己比美國還差很遠,也就為自己設定了奮鬥目標。。。希望兩岸共勉。

補充一點:臺灣造IT零件比中國強,可惜組裝成最終產品的,外包裝印著MIC的好像比MIT的多,給人做嫁衣了,有點吃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