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鐵路地下化案~賴清德希望能和居民理性溝通,期望學生不要來亂


大砲台 wrote:
南鐵不適用區段徵收,...(恕刪)


所以說現在真的事會鬧的小孩有糖吃,不管如何以後的政策都很難執行了
kevintt wrote:
所以說現在真的事會鬧...(恕刪)


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某黨的外圍團體
現在好,有樣學樣大家一起鬧,誰也過不了好日子

seven9999 wrote:
...(恕刪)

謝謝您貼出的這一張圖,我將這圖存檔到我的資料夾






無論是多麼正確的資訊對那些意識型態太深的人

真的是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嗎?




爹親娘親不及蔣大親, 天大地大不及mobile01的恩情大, 千好萬好不及管妹好。
大砲台 wrote:
南鐵不適用區段徵收,只適合一般徵收...(恕刪)


的確不合適,

不過同樣面對徵收,大埔人留在徵收區變田僑仔,而南鐵居民拿錢走人+還要成本價去他區買屋,

面對徵收方式的不同,2種命運。

不過南鐵407戶,每一戶都想拿更多嗎?

他們之中不會有如文林苑抗爭的「不賣也不拆」,或者華光社區的「金磚上的移民」?「紹興社區」...?

比起其他更專業的抗爭,南鐵自救會既沒有動人的故事出現,又沒有和其他各地的抗爭團體互相聲援,

就算有400戶也無法造成聲勢,其他地方可是幾戶「受害者」就可造成轟動的議題,而且一個自救會的議題在其他自救會的FB都會出現,活動彼此串聯。

等到南鐵自救會把其他自救會那一套在台南上演,再和其他戶救會連成一氣,

譬如有數萬FB粉絲的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和和導演加持,(不過我估計聯盟是不會到南部抗爭)

那才是賴市長頭痛的開始。









nono990 wrote:
謝謝您貼出的這一張圖...(恕刪)




不是想打筆戰,但是這張比較表,沒意義。


補償方面,區段徵收可分回農地面積到41-46%當建地,變田僑仔,而且建地在徵收區內享受開發後繼續增值的好處。

而一般徵收只能拿地走人,就算補一棟房子讓人依照成本價買,也遠遠比不上區段徵收的條件。
nono990 wrote:
無論是多麼正確的資訊對那些意識型態太深的人

真的是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嗎?...(恕刪)


這句話用在您的身上也非常合適

大埔的徵收對於大埔本地人很明顯是利多於弊的,這對當地人來說不叫公眾利益該叫甚麼利益?
那張表對於台南的部分都括號做美化修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對比圖表顯有特意誤導之嫌了吧?
Erichuangtw1980 wrote:
補償方面...(恕刪)

您講的在補償方面這一方面我有認同

其實這件鐵路地下化案就中央交通部跟地方政府的決策來說
此方案是很健全可行的,也是台南市民非常大的福祉,

但是最大的困難處就是補償方面,

先就日本來說日本的土地大於台灣甚多,但是一年之中日本政府所徵收的土地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
日本的徵收決策人員以為徵收人民的土地是一件很丟臉很羞恥的事,
非萬不得已不會考慮到徵收土地一途,
就算是徵收土地也會有很好的補償,

而先進國家德國的做法是一旦徵收人民的土地
就一定要讓被徵收的人獲得到更高的補償,
一定要照料到被徵收的人之後的生活比徵收之前還要優渥,

但是台灣現行的土地徵收政策卻很落後,
土地正義的實現有進步的空間,

台灣加油!

希望這議題發言多一些建設性,大家理性探討!!

爹親娘親不及蔣大親, 天大地大不及mobile01的恩情大, 千好萬好不及管妹好。
Erichuangtw1980 wrote:
不過同樣面對徵收,大埔人留在徵收區變田僑仔,而南鐵居民拿錢走人+還要成本價去他區買屋,
面對徵收方式的不同,2種命運。
不過南鐵407戶,每一戶都想拿更多嗎?
他們之中不會有如文林苑抗爭的「不賣也不拆」,或者華光社區的「金磚上的移民」?


其實市府大可不必做成本價買屋這塊的,把市價徵收+此住居的件案金額,平均分下去應該綽綽有餘
會弄這個建案主要是讓搬遷戶可以分地下化後增值利益,不然也大可不必設在分站旁邊

也不是每一戶,不支持自救會的拆遷戶也是大有人在,當然基本上會有某些想要拿更多

拆遷戶中也有不賣不拆的,但這些老一輩並不清楚雙方版本都是要拆的

goblinlord wrote:
這句話用在您的身上也非常合適
...(恕刪)

謝謝指教!!

那張表的確對於台南的部分都括號做美化修飾(雖然呈現的是事實),

而描述到大埔的徵收就沒有提到很特別的公眾利益,

這樣兩相比較對大埔來說很不公平,這點我認同!!
爹親娘親不及蔣大親, 天大地大不及mobile01的恩情大, 千好萬好不及管妹好。
南鐵這案子
有個有趣的地方

很多事情例如
一個有權有勢的人跟一個一般平民,雙方互有爭執
在不了解事情之前
代並不代表前者就是錯的後者就是對的,一些基本認知會讓我們很容易傾向"弱勢"指責"權勢",但事情有時並不如所認知的那樣
一開始在放掉理性探討、資訊的判別與比對
往往剩下的只有激情,這無法帶來什麼幫助,事情一過依然什麼都沒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