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inehua wrote:我有位30多歲的大陸朋友,覺得台灣強調母語教學很奇怪。他在廣東上小學時,除了國文和英文課,所有科目都用粵語教。浙江省也是用母語教學,不管加減乘除開根號,都能直接講。看來福建省也是。 台灣獨裁時代,學生講台語要被罰錢的
漂浮星球 wrote:貼康熙字典就比較邱嗎?真是笑死人,古火切的音就是「果」,跟國語的注音一模模一樣樣,底下也說了,就是凈米或米食,還台語專用字,你自己都不懂,亂講一通。 哇哈哈! 在我面前說我不懂台文,這個好笑台語的粿字,一般普通話稱為糕 台語如何翻成普通話,你應該不懂的如果看不懂,可以去查康熙大字典或是台日大字典 這只是基本考題...少年囡仔,你敢聽有我个講啥貨,若毋捌,莫佇遮聳鬚
水云 wrote:我』亂找的一個字,㜇。『我』亂找的一個辭,嬈㜇。( 女態。 ) 呵呵呵...劣者以為,純粹是「以為」:閩南「語」要傳承,未必需要文字--有所有語言都是在文字之先就流傳,也有許多語言至今都尚未有文字。而閩南語要紀錄下來,有三個問題。第一:有些閩南語沒有相匹配的漢字,至少是現今通行的漢字。這個[sui],一般人,如skistosais大,都記作「媠」。但是,證諸字典,真的大謬:義雖同但音不同。而水大您舉的「㜇」似乎也與「美麗」不同:劣者近年來醉心戲曲,對於閩南語漢字頗有興趣。閒來無事就試著尋找。這裡舉出「娞」,請方家指導:雖然它唸作時意思並非「美麗」,起碼相差不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