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maker wrote:
夏天火力發電全開,空氣很好
冬天大修,空氣不好
然後某人得到結論都是台中發電廠的錯...??

真不知你到底是不是住在臺灣,問這種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季風氣侯、地形等因素考慮進去了沒??
就直說夏天空氣品質很好!!?
空氣品質APP是顯示空氣品質良好,那我就不懂了為何台中居民還會靠腰這問題,
我記得這板上有位大大專門開一樓為探討全臺各地空氣品質的文章,你要不要進去
爬文?


紫爆不再!AQI標準放寬 環保團體批:愚民



我一開始就是針對你所說的:減碳跟PM2.5是兩個不同的事欸...你怎麼混在一起??
就依你所說的,比例上是低的,但仍改變不了火電會產生PM2.5的事實,別轉移焦點。。
如果比例上是低的,那為什麼百姓會反對火力發電?
再來你說冬天大修,我在上幾個樓層就問過你,如果是計劃在冬天大修,那請問大修是指全部機組都停機嗎??
如果是全部停機的話,那為何會有「台中空汙紫爆,火力電廠27年來首度降載」這篇報導?
你知道「27年來首度降載」這句話中文的意思嗎?
另外,就算是大修又如何?又不是全停,其他機組依然燒好燒滿阿!!!

2017年10月06日的新聞-->經濟部企圖掩蓋台中「空汙」事實? 林佳龍再轟報告搞錯:
過去針對台灣中部地區的空氣汙染問題,《ETNEWS新聞雲》做了一系列的專題報導,............(中間一小段就不貼出來,有興趣的網友請點網址連接進去觀看。)
於是,在中部12個測站都紫爆的11月9日,台中火力發電廠進行了27年來首度的降載,試圖減緩空污,然而,環保署堅稱中火降載無效,還以監測資料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降載只減少了1.46%的污染,總結降載無助於減空污。
但是,莊秉潔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共有9個發電量550MW的機組,9日進行降載時,卻僅降載180MW,降載的比例只佔總發電量的約3%,「沒有感覺是因為減太少了,如果可以減一半,應該就能有明顯的感受。」
補充:這裡指的「9日」是指過去2015年11月9日的事情,拜託你開懶人包也用心點閱讀內容,還在那裡說時間點對不上!!
2015年11月10日的新聞-->台中空汙紫爆 火力電廠27年來首度降載:
台灣中部地區多處空氣汙染指標達最嚴重的「紫爆」等級,台中火力發電廠應當地市府協調,做出設廠27年來首度降載決定,台電發言人李鴻洲10日表示,由於此次空氣汙染嚴重,讓台電打破以往「經濟考量」的調度模式,決定站在社會公益立場,降載發電、減少空污排放量,「要實施多久,就看整個空汙的嚴重情況維持多久。」
據悉,台中火力發電廠共有10部機組,每部發電量為55萬千瓦,目前有1部機組正在進行歲修,台電評估後決定,其餘9部機組各降載5萬千瓦,因此共減少100萬千瓦發電量(含歲修的55萬千瓦),不過,一但空汙面臨最嚴重情況,每部機組可進一步降至45萬千瓦(降載10萬千瓦);至於電力缺口將由天然氣電廠補足,對此,李鴻洲指出,所幸夏季用電高峰已過,目前發電量應足以因應。
李鴻洲提到,隨著東北季風逐漸增強,粉塵一旦被吹散,空氣汙染程度也會好轉,因此降載的時間應不至於太長,但如果空汙持續存在,台電會考量民眾健康,盡量配合各地方需求,未來也將和地方政府簽定標準作業流程,同時制定環保調度原則,屆時會有更完整的考量。
談及台電此次降載決定,李鴻洲說:「因為空氣汙染比以往嚴重,台電決定打破以往的觀念,站在社會公益立場,提出環保調度的思維;至於這個(發電機組降載)要實施多久,就要看整個空氣污染嚴重的情況維持多久。」
經濟部說中火不影響空汙?台中環保局:數字會說話:
台中市環保局列出數據證明「中火是台中固定汙染源的最大宗」,全市每年PM2.5排放量8498公噸,所有工廠都算固定污染源,排放量達2690公噸,「這其中有一半都是中火貢獻的,排放量1244公噸」,等於全市15%的PM2.5都是中火排出。
環保局說,台中的空汙指標裡,中火排放的硫氧化物佔60%、氮氧化物佔40%,總粒狀物佔5%,只要台中市空汙狀況達到警戒值,就會要求中火降載。
中時電子報-罕見冬季缺電 政院拍板重啟核二2號機
自由時報-冷爆冬季竟缺電?台電證實將重啟核二2號機
人生有時候就只是一杯咖啡的温度如何的問题。
Organic Nitrate Contribution to New Particle Formation and Growth in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from α‐Pinene Ozonolysis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s of SO2 and NH3 Levels on Isoprene-Derive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Using Conditional Sampling Approaches.
Simulating Aqueous-Phase Isoprene-Epoxydiol (IEPOX)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Production During the 2013 Southern Oxidant and Aerosol Study (SOAS)
而且你說的 4.5%的PM2.5影響,這完全是用有很大問題的模型方法進行的估計。如果樓主真的懂什麼叫做氣膠表面化學反應,就知道現在的模式推估真是簡略的一塌糊塗。
因為台灣的新聞的資料通常是最不可靠最偏頗的,因為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請問樓主對於資訊上有沒有"查證"每個新聞的內容並且去理解每個正反面的爭議點???還是直接相信了這些沒讀過書的記者的文章?
冬天跟夏天的空氣品質差異,樓主有聽過什麼叫做大氣混合層嗎?冬天跟夏天的混合層高度會相同嗎?不要單就自己的理解來解釋說排放高等於濃度高。不然要空品模式幹嘛?
stunmaker wrote:
所以說做懶人包是很重...(恕刪)
SORA-TATA wrote:
懶人包其實對瞭解真相很不好,因為他等於是一個資訊濾波器過濾掉很多隱藏的重要訊息,只產生你想看的訊息。
而且你說的 4.5%的PM2.5影響,這完全是用有很大問題的模型方法進行的估計。如果樓主真的懂什麼叫做氣膠表面化學反應,就知道現在的模式推估真是簡略的一塌糊塗。
因為台灣的新聞的資料通常是最不可靠最偏頗的,因為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請問樓主對於資訊上有沒有"查證"每個新聞的內容並且去理解每個正反面的爭議點???還是直接相信了這些沒讀過書的記者的文章?
沒讀過書的記者?? PM2.5環保署數據是沒讀過書的記者給的?! 3.86%是錯的?!
不知道為什麼你有這樣的看法,如果環保署是跟記者拿數據,還麻煩您提供證據.
只要有錯我一定修改原文.
當然如果環保署不是跟記者拿數據,是用你所謂有很大問題的模型方法,
同樣煩請指教,問題出在哪裡? 去哪裡找更正確的答案?
而其他學者為什麼不跳出來糾正環保署的錯誤,居然選擇悶不吭聲甚至沆瀣一氣?
懇請指教.
http://www.tokyo-np.co.jp/s/article/2018090201001601.html
http://www.tokyo-np.co.jp/article/national/list/201809/CK2018090302000138.html
http://japan.people.com.cn/BIG5/n1/2018/0903/c35421-30268950.html
擁有核電站的日本10家電力公司2016財年開始停止列入把一度使用過的MOX燃料進行
再處理后再次作為燃料利用的費用。日本政府作為核燃料再利用政策的一環提出MOX
燃料再利用的方針,但因為各電力公司停止計入費用,資金方面難以籌措,實際上將
放棄MOX再處理。
據分析放棄理由是MOX再處理需要建設新的再處理工廠而花費巨資。
政府7月在內閣會議決定的能源基本計劃中寫入研究MOX乏燃料“處理或廢棄的方法”,
首次提及作為廢棄物處理的選項。若不能進行MOX再處理,核燃料再利用將僅為一次,
核燃料循環利用的意義會大為削弱。
六所村推進乏燃料再處理工廠及MOX燃料加工工廠的建設,但總費用高達約16兆日元,
持續延期開工。
為進行MOX再處理必須新建“第2再處理工廠”,呈現難以進一步確保費用的困難局面。
對技術不了解,但似乎是MOX使用一次過後不再處理,打算埋掉?!
16兆日元又是哪冒出的? 有無精通MOX技術的網友分享一下?



god52101314大大--天啊 夏季也空污?
版上的石帝霸大大在此區上分享了幾篇有關空氣品質的文章,有興趣的大大們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夏季燃煤火力全開,中部空氣依然好棒棒!!!



圖源引用石帝霸大大的圖檔。
人生有時候就只是一杯咖啡的温度如何的問题。
我貼了幾篇高衝擊點數的國際期刊給你參考問題所在...
簡單說目前的PM模式中的二次氣膠是低估的,因為二次氣膠的生成機制考慮的不夠,導致嚴重低估。你看你提的數據大都是在說POA一次氣膠直接排放,有誰提出SOA(二次氣膠)的影響?國內每個有做空污模型的老師都知道SOA模擬的問題是目前學界有待突破的部分。
要找真正的答案,可以先蓋個花個幾千萬蓋個氣膠實驗室,在花個幾年把台灣的氣膠異相生成化學反應動力學參數做出來,不然就等美國這邊把最新的模組做出來,美國至少做了十年了才做出幾個異相反應參數放入光化學網格模式CMAQ5.2,你查一下環保署的專案計畫,台灣有多少老師跟顧問公司會用到CMAQ5.2版本?
而且環保署沒幾個人會跑大型光化學空氣品質模式跟模式研究,環保署官員都是只會最基礎的背景跟審核計劃案。那這些數據是哪來的? 當然是外包研究計畫給學者或顧問公司做的研究。但你知道跑模式的學者會調整排放資料來通過模式評估?他們都是怎麼調整的?會調到跟環保署公布的排放資料庫差距差多大?說到這裡,樓主有沒有發現濃度影響估算的背後隱藏多少問題??
至於冬季跟夏季的問題,這是你提出的現象跟論述,你解釋這個冬季高污染現象跟中火排放量比較下沒有一致,所以你自推結論跟空汙中火排放無關。而我所批判你這個說法的論點是"濃度會被混合層高度影響,而不是只有排放量",因為通常夏季混合層高而冬季混合層低,而混合層會直接影響濃度。但你自己的論述要靠你自己來修正,我不是你的指導老師也沒跟你合作期刊發表。
這邊有個影片稍微簡介了一下大氣化學跟空氣污染的基本概念,不單只是排放量等於濃度這種簡單的概念。
https://slideplayer.com/slide/8006548/
stunmaker wrote:
沒讀過書的記者?? PM2...(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