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段關於服貿的影片值得大家看看!

sam pan wrote:
自己的服貿自己審

建議大家可以挑自己熟悉的領域看


自己的服貿自己審?

審出完美內容再去跟中國簽? 鐵定被人砍掉,然候再重演一次,拿了新的內容回來,又被罵黑箱又要自己再逐條審?

中國表示:不想簽就別簽了,中國又不缺臺灣這個小市場

時間站在中國那一邊,中日韓FTA一通過,臺灣產業的死期就不遠了, 22K? 以後都去大陸當臺勞吧,

企業人員都出走,臺灣就是未來的菲律賓,不用感到意外
一個應是不分藍綠的運動
確被有心人又搞成藍綠對立

大陸學者都比馬英九了解服貿的本質
就只有馬英九不了解

ZondaFire wrote:
TPA這法案重點之一,是在行政部門與他國協商時,需要公開透明讓國會、工商團體與民眾參與協商...(恕刪)


你的看法有點錯誤啊,TPA其實只是一個授權法案,它沒有讓行政部門在談判協商過程中公開透明喔,這種貿易協議的談判協商,必然牽扯到我方乃至對方很多機密,底線和利益交換的問題,如果過程透明的話,根本就沒辦法談嘛。我同意TPA起的很大的一個作用是,是在整個協議的談判協商前,做出一系列的規範,事實上我也專門去看了TPA的一些資料,他的這個事前規範,有包括行政部門需要做一些產業評估,這裡面可以包括你說的國會、工商團體與民眾參與等等,然而在談判過程中,TPA並沒有要求都公開透明,因為它明白,這樣是不現實的。在事後,美國國會跟台灣一樣,在TPA的框架下,有個打包審查的過程,yes or no, 沒有逐條的空間

重點是,2007年1月,美國的TPA已經過期了
也就是說,美國的行政機關,這七年來談的所有的貿易協議,完全是無TPA限制的,比如美韓的FTA
其實,這樣跟台灣去簽服貿是一模一樣的,大家都沒有一個所謂法條去規範談判前的操作
可惜,奧巴馬談回來沒事,馬英九談回來了,說他黑箱,那好,我把備查改審查,逐條來審嘛,把所有條文全部公開,又開公聽會,又延宕了九個多月,結果,因為等不及,所謂30秒,招了50萬人上街,我是不太懂,台灣這樣還不民主嗎?還要說馬英九獨裁?奧巴馬要笑死了

類似服貿協議這種高度專業的協議,本來就不應該以民意基礎為導向的,不能說民意不喜歡就不要了,更荒謬的是,由媒體每次隨機訪問為什麼反服貿可以看出,這些民意大多數都是持懶人包的觀點來反對的,現在我們都知道,這些觀點是被刻意扭曲乃至完全錯誤的,如果現在退回服貿,那麼我可以合理推斷,馬總統聽從民意的,民意聽從懶人包的,懶人包裡面大部分都是錯誤的觀點,那麼台灣就是因為一堆錯誤和扭曲的論點來否決了專業人士們談出來的服貿協議。這不荒唐嗎?
所謂去談判的專業人士是哪些人?
談判前沒有評估
談判後沒有評估
一字不能改
公聽會20場,只有政府跳針謝謝指教
鬼打牆說明會幾百場只有推銷員在推銷服貿
廣納各界意見
大部分業者表示支持服貿,所以沒有意見
少部分人憂心受到政經衝擊,所以政府編列900億預算
服貿簽下去,除了國庫大失血,我沒看到具體說明
是我哪邊誤解了嗎?

相信政府,Z大於B?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