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7年韓國金融風暴,整個國家幾乎破產,不到20年變成大幅領先台灣,不只是經濟方面,產品價值,娛樂文化等方面,台灣全面潰敗,就好像從領先50分到反落後50分,要說有責任,3任總統都脫不了關係,當然問題最大的是負責選出總統的台灣人民,衰敗後果當然也是要自負,2. 國家競爭就跟比賽競爭一樣,要能善用優勢,減少劣勢,FTA之類可以增加優勢,但不能夠立刻看到成效或是利益回歸到所有人,就像考試一樣,較強科目可以多個2-3分,較差科目可以少輸一點,總分就會贏很多,台灣就是優勢沒保持劣勢差更多,所以變成慘敗,而且優劣扭轉後再也難挽回,3. 台灣人民說要拚經濟更富有,實際卻是安於現狀逃避內縮不願對外開放,說跟做完全相反,所以期望永遠落空,又無能為力,既然政府與總統都是自己選的,沒事罵一罵,總可以吧,反正再怎麼差,日子也能過,只是越來越憋悶委屈而已 !!
GDP成長的紅利,是由大陸勞工分享。台灣90%的3C慘業,50%的傳統慘業,都在大陸設廠。大陸勞工生產,是灌在台灣的GDP上。當郭董給付60萬富士康勞工薪水,這60萬勞工會在當地消費,或是寄回老家,消費會產生現金流,商家就會受利。吃飯娛樂等都會刺激農業、商業、工業發展。所以台灣的GDP,是由大陸勞工貢獻的,紅利也是由大陸勞工分享。
wwpore wrote:成長都跑到資方,勞方分配到的很少..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一個國家的福利狀況基本不能由其國民生產總值來判斷"說這句話的人,正好是發明GDP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但是政客還是會拿GDP數字來欺騙人民很幸福.zh.wikipedia.org/zh-tw/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庫茲涅茨幫助美國商務部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計算標準化。然而,他並不贊成將GNP作為社會福利水平的一項通用指標,指出「一個國家的福利狀況基本不能由其國民生產總值來判斷」。
獨覺禪 wrote:你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恕刪) 既然你覺得韓國由弱轉強,那你要不要回答一下韓國都這麼強了為什麼還要去跟很多國家洽談簽FTA的事情怎麼不繼續靠自己就好了呢??我猜你也回答不出來的,只會轉彎又轉彎而已美國強不強,日本強不強,他們跟不跟別的國家簽FTA??美國日本韓國都這樣做了,請問台灣有何本事可自絕於這之外??
獨覺禪 wrote:你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誰想的出來就是聖賢啦那韓國還沒跟各國簽FTA時是怎麼由弱轉強的呢?靠的又是什麼? ------------------------------------------------------------------其實問這個很沒有意義,每個時間點各國的政策,強弱,合作,競爭關係都不一樣那時候的南韓經濟瀕臨破產邊緣,台灣可從來沒有過,問題本來就不同同樣的政策,就算在當時的時間點給其他國家用,也很可能是一個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