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蝸牛 wrote:產業的產品競爭力多...(恕刪) 現實是生產適合的產品而不是一直往更新發展不是最好的品質而是最適合的品質企業經營本來就很多風險,不是升級就可以存活,升級要加大投資,升級也不是成功的保證,那樣簡單就好解決了
大蝸牛 wrote:不進用外勞犧牲本國...(恕刪) 外勞會影響一些,但相對的那些工作本國也很少人有意願做,鑄造業給的薪資相當不錯了,台灣人還是沒意願外勞的引進其實很難說,引進拿走了本國的就業但一樣的狀況是當本來因為成本要外移的企業也可能因為外勞的引用而留在國內,那這類的企業聘僱的外勞在台灣消費,也提供一些高階的管理、技術、……人員在台灣,所以到底是好是壞都有,不是純壞事
大蝸牛 wrote:該淘汰的企業就該淘...(恕刪) 是沒有大到不能倒,但創新不是成功的保證在政府的經濟職責是創造衝分就業,賺錢的企業不是政府的優先考量台灣真正需要的是能帶來就業機會的產業,且這產業或企業在能在台灣現有的成本下生存只有勞動力的供給上升,才可能整體的拉高薪資來改善生活,不管是不是創新的企業沒很重要,不是創新企業能生存又能提供就業機會台灣就不要了?更何況你連何謂真正創新的實質內容都還不一定能說出來,怎樣叫創新?怎做?需要多少資源?成功率?沒實質內容那只是口號而已,對薪資的增長沒有任何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