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onepoor wrote:
分紅費用化沒有阻止公司分紅,只是強迫財報列上這塊的費用。
實際上就表示你本來沒賺這麼多而以,而且財報作弊已經分了十幾年,然後你說不讓我繼續作弊產業會死掉...
這怎麼看都很詭異吧? 今天不是第一天分這個,這只表示產業十幾年的利潤都是那樣沒什麼進步......(恕刪)
您說的也沒錯, 但當初如果台灣沒使這招, 那些在美國的台灣人會願意來竹科工作?
現在對岸雖然用的招式不完全一樣, 不過意思不會差太多
如果大家覺得無所謂, 那就順其自然吧
rogerslee wrote:
台灣部分企業給一些...(恕刪)
JasonQ wrote:
若是因為需要資訊:"比如說台灣專業人脈網絡, 您想, 美商要這幹麻? 台企呢? 都是學長學弟, 要這幹麻?"
關鍵重點應該是把握真正有貢獻也有價值的員工,而不是讓有機會知道誰是關鍵人物的阿貓阿狗封口而付出大量的福利。
分紅費用化也是一種對股東權益的損害,但是卻是制度化、可預期、可控制的一種利益損害。
過去濫發股票的模式,根本不問員工是否有貢獻。如同Lulala所言,若是一個員工可以幫公司賺進300萬的毛利,公司大可選擇是否要用100萬毛利留住此員工。
絕大多數的台商狀況卻是賺錢不願意分享,卻很願意把其他人的錢拿出來分享,所以一旦分紅費用化制度建立起來,過去的狂發股票、紅利方式就消失了 ~~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