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品味升級台灣只剩台積電撐場


jimcarax wrote:
電商需要倉儲嗎?電商需要物流嗎?拜託,這些成本真的出在⋯⋯豬身上...(恕刪)


電商知道要從豬身上撈成本,賣場看到豬能出這些成本,就不懂得要豬降價?
求仁得仁 wrote:
不太可能,在仓储走动...(恕刪)



你没听说过自动化仓储系统么?你还以为依靠人力进行分拣啊……都是机器人做的。网上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的视频很多。你YouTube搜一下海尔的日日顺物流的视频,大陆最大的家电物流公司,看看人家的仓储物流管理水平……这就是让你开眼的东西。
hunterwaye wrote:
其實我也很懷念過去的味道。我是大陸農村出身,我很懷念農村燒柴火的土灶煮出來的飯和農家菜。只是要問我現在還願意不願意回到那樣的生活,我只能說不願意。

台灣的服務業發展遠比大陸要進步,然而這種進步也導致了改變來的異常困難。相似的例子還有日本,發達的服務業導致創新需求和創新動力不足,而中國電商行業的崛起很大原因就是服務業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實體服務業沒有跟上的情況下電子商務直接佔位。

BAT出生在了好時代,生活在一個社會飛速變化,體制時刻在變革,供給和需求脫節的時代,給了他們成長的空間。但是也必須要看到BAT漸漸走向寡頭壟斷的趨勢。

以前問我,我絕對想都沒想過,回去那種

我稱為「茅坑」的時代

現在問我,我可能還是會講一大堆科技,用以進化「茅坑」

然而以後問我呢?

我可能會為了 ... 綠能、環保、食安、健康 ... 等等因素

寧願快活地回去那個天真的,「茅坑」的時代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求仁得仁 wrote:
定時跑菜市場,再用...(恕刪)


閣下有幾個誤區

1.以京東、一號店這類的B2C電商為例,中國大陸的物流倉儲集貨可不是人工的,是全自動化的,一個碩大的倉庫裡面存貨取貨全靠機器人和計算機大數據進行管理,人員只負責保安維護等工作。所以從下單到貨物出庫,這個時間不多於1小時。在京東可以提供上午11點前下單當日送到的服務,不必加錢,如果你加錢的話在中國部分大城市還提供3小時內送貨服務。閣下覺得這是快還是慢呢?

2.在充分競爭和技術進步的情況下,快遞成本降低是趨勢。此外,快遞成本是成本,閣下的出行成本,時間成本算不算成本呢。大夏天,很多家庭都喜歡儲備整箱飲料在家飲用,你覺得是你每次去賣場扛着一整箱飲料回家方便,還是以不高於或者比大賣場還便宜的價格有人免費送貨上門方便?

3.電子商務的作用是加速商品流通。過去大陸內地一個山溝溝裡的特產,外面的人買不到,裡面的人賣不出去,如今依托電子商務,流通成為可能。過去我坐在辦公室裡,腦子裡想著晚上要去菜市場買什麼,超市買什麼,現在我只要網上下單,貨物送到居住區門口的配送點,我回家就直接可以去取;或者週末直接送到我家。既然可以省去我的時間,我為什麼非要還往大賣場跑呢。


水云 wrote:
以前問我,我絕對想...(恕刪)


茅坑除了那味道,就是夏天的蚊子……

其實如今大陸的農村越來越城市化了,也已經不是我們回憶中的農村了。其實這樣挺好。陳文茜在她的臉書曾經轉載一篇關於大陸農村變與不變的文章,我個人覺得再怎麼抒發情懷,時代總在進步和發展的,如果不變那只能死亡。

hunterwaye wrote:
閣下有幾個誤區1....(恕刪)


1. 這些機器可是要不少成本。

2. 快遞成本隨社會進步應該會逐步增加,因為人工會越來越貴。大陸電子商務會這麼發達,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便宜的快遞費用上。

3. 每個禮拜要跑一趟賣場很勞累沒錯。但我跑賣場是為了買蔬菜水果,既然去了就順便拿一些日用品。如果這些日用品的價格比網路電商便宜,就更有理由拿了!

jimcarax wrote:
如早期的博客來和pchome,但現在的大品牌電商已經不需要倉儲了

倉儲是一定要的,
只是看誰要付擔這筆經費......

電商自己沒有倉儲,就像是Chome商店街,只是個交易平台,
有倉儲,就像博客來.

hunterwaye wrote:
茅坑除了那味道,就...(恕刪)


我是台灣人
我二十年前去河南
真的上過 茅坑
從那以後
我發誓
茅坑沒變成馬桶前
我再也不會去大陸了

該進步
還是要進步
不然真的沒人會理您了

iou9998 wrote:
大陆的便利店真的有影...(恕刪)

半小时夸张了吧?我一般是要等半小时到一小时。地点:南京。
不过以我自己在美国和中国生活的经历加上来华留学生的体验,京东的当天到或次日到快递服务是让老美感觉到不可思议的…

求仁得仁 wrote:
電商知道要從豬身上...(恕刪)


您回复的那個人所謂的豬,指的就是電商。

而閣下所謂的降價,不是依靠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實現的,而是通過充分市場競爭來實現的。比如都知道有個馬雲,有個淘寶,但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B2C是京東。同時類似的B2C、C2C乃至O2O的電商還不止一家,基本上BAT在電子商務的全領域在進行競爭,競爭必然帶來價格的下降,這可比政府下命令來的有效的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