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occidental wrote:
這另一則有關訪談的說...(恕刪)


哇哩咧耶~~~看了訪談影片更讓人火大!

報導文意與個人語意幾乎沒有差異嘛!

搜救花費跟成功率怎可相互牽聯。
不管搜救能力如何,找不找得到人也有其機運成分的比重,
更何況還是個人因素所造成的事件,困難度更高。

國外的專業都有實際的費用給付及資金為基礎,
臺灣救援環境的友善被踐踏、盡力的搜救品質被拿來過度檢視、不屑,
真是夠自以為是的了!

很明顯是個人本位主義的發言。

真是替所有辛苦的救難人員感到不值。
這個人竟然把獨登高山跟獨自開車混為一談
被救兩次還罵台灣的搜救差日韓很多
難不成有被救過?

為什麼要救這種人哪?
轉貼自雪羊視界FB

--------------

《 真相是什麼?真相就是——沒有真相 》

李明翰的報導掀起了軒然大波,但背後還有故事。稍早,由李明翰的好友,也是我的朋友鄭修偉先生,直接視訊訪談了李明翰先生,並且帶來了他的第一手說詞,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iam.cheng.3517/posts/10155605958114880
然後蘋果稍晚也發出了一篇所謂「真相片」的網路報導,如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local/20170701/1152329/

------

李明翰的「支持搜救付費,但搜救水準需要改進」這個主張,跟我的批判他的原文第5條成立專職山搜隊,其實是一樣的,只是由我來講,比較沒有引發情緒問題的機會。

這個事件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立場:
1. 李明翰:講自己的想法,有問必答。身份不影響作答。
2. 鄭修偉:還原摯友的說法,不要讓他蒙受不白之冤。
3. 媒體:要怎麼樣才能獲得最高的點擊率呢?
4. 消防局長:我看到聯合報的報導在罵我,生氣!先發新聞稿反擊!
5. 我:李明翰為什麼要出來受訪給媒體機會?他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忠於自己的目的。

事情的開端,是聯合報的內勤在行文的時候,覺得把一線記者的兩篇合成一篇下重標比較有點閱率,於是將報導變成那樣,花蓮消防局長看到報導就憤怒發新聞稿回應,各家接著跟進,才演變成今天的局面——群情激憤,但後來連蘋果都「窩裡反」出來貼「真相片」的局面。

為什麼會這樣?這得從我自己身上來分析起了。

------

我前一篇發文《說搜救水準…》中,一共有10點說明:
2點說明隊伍組成
2點說明合作模式
2點說明消防長官的繆思
1點說明政府體制的謬誤
1點說明這次搜救付出多大的代價
僅有2點半(6、10和7的一半),在針對李明翰的個人言行做出批判與期待。那是一種喊話——在公領域說出主張,那我希望在私領域也看見你言行合一。

並且在發文後,又修改並加上了比原文還長的說明文,就是希望閱聽者都能了解我的本意與立場:「在不對的位置講話,真心話都會變成大冒險。」

然而,就算有這樣詳盡的解說,依然有不少人誤解我的意思、甚至沒看完文章,便急著批評我是跟風媒體在罵李明翰「不知感恩」,整個黑人問號。

而媒體的資訊傳遞,約略是這樣的:
「受訪人-第一線記者-內勤-主管-社會大眾」
這樣的過程中,有多少資訊被簡化、遺漏?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誤會、甚至傳遞者因立場而加料,整個報導就出現了歪斜,甚至翻轉。

試問,如果我第一手的文字,都能讓鄉民誤解我的原意;
那麼,一般的社會大眾,在面對媒體那經過多手的報導時,又能有多少理性思考、分析求證的可能性呢?

答案很明白了,連消防局看到報導,都會在第一時間腦充血了,怎麼可能要求「一般人」不要相信媒體、不要誤會、要懂得求證?

「只要媒體存在,就完全不可能。」

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想達成自己的目的。但因為巨大結構體其中的幾個人行為不妥,而批判整個群體垃圾該死,這樣的行為,有沒有很似曾相似呢?身在其中的人,背負多少的無奈?又有多少人有勇氣起來反抗這暴衝的巨獸?如果你沒有今天馬上辭職換工作的條件和勇氣,為什麼有良心的記者一定要有?

------

另一個重點,看一下蘋果「真相片」下方的留言,你會頭皮發麻。
是的,就算蘋果以一個媒體之姿,發一個超級聳動的翻盤標題,依然無法改變已經被散播出去的情緒。這就是媒體的威力,也是媒體的特性——「講出去的話,收不回來。」

不過,也因為這樣,所以現在修改這篇報導的始作俑者,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翻盤文,應該正在頭痛,相信也會受到上司相當的「關切」——這就是沒有盡到第四權責任的代價。

然而,媒體結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李明翰不可能不知道,卻依然接受訪談,正巧碰上聯合報裡在時間壓力下為求點閱率而不擇手段的內勤,於是整件事就爆炸了,原本該聚焦的議題也失了焦。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出來批評李明翰不宜受訪,並且一併傳播山搜制度必須改善的真正原因——無論他講的話是否屬實,只要給了媒體機會,那巨大機器裡只要有其中一個環節心懷不軌,我們全部都會成為輿論的受害者。

------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眼中看到的就是真相。
但是,真相背後還有真相,真相的裡面還有秘辛。
甚至,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真相。

所謂的真相,就是「沒有真相」。

------

那麼,我們要怎麼面對報導?
一個字「慢」。

鄭修偉和我是朋友,我昨天發文批判李明翰受訪行為後,他還轉載到他的板上良性討論,沒有罵我。但今天他又出來還原李的說詞,好像在打臉我,但我也把他的文轉到我塗鴉牆討論,沒有罵他。

奇怪,貴圈真亂,一下朋友一下敵人?
不,我們只是聽得懂彼此在說什麼,意見也不衝突,看上面的立場分析就知道了。

面對媒體也是一樣,對所有的消息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先壓下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批判,不要急著選立場、多聽各方意見、搜集相關情報、試著思考對方的立場,那麼我們就能慢慢拼湊出客觀的事實,還原出屬於自己的「真相」。

一個消息是否真實,看你是否願意相信,聯合報導亦如是,李明翰的還原文亦如是,相信便是真,不信便是假,不用去批判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他們只是相信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看待一件事情,抽離二元觀,我們會活得更精彩豐富。

------

最後,我還是用我的立場與大家共勉之——「在不對的位置講話,真心話也會變成大冒險。」

沒有十足把握,請勿接受媒體採訪。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巨大機器裡面,有沒有哪一顆螺絲釘是鬆的,會意外的將你的原意,變成惡意。

更不用刻意與媒體為敵,因為面對你的可能也是一個體制中的受害者;緘默與思考,就是沒有把握時,最好的選擇。
也不用牽扯到媒體,他確實有提到收費與救援成功率。最沒資格提到救援成功率的是兩次被救的李。

而且還將收費與成功率連結在一起。全球訓練跟裝備最精良的美國海防也沒有完全成功的救援率,甚至單次都有可能沒救到人,真不知道這傢伙提成功率是要做什麼?

而且是在兩個救他的人受傷,其中一位還面臨截肢的厄運。

這時除了感激,其它都不需開口。

chihung1105 wrote:
也不用牽扯到媒體,他確實有提到收費與救援成功率。最沒資格提到救援成功率的是兩次被救的李。

而且還將收費與成功率連結在一起。全球訓練跟裝備最精良的美國海防也沒有完全成功的救援率,甚至單次都有可能沒救到人,真不知道這傢伙提成功率是要做什麼?

而且是在兩個救他的人受傷,其中一位還面臨截肢的厄運。

這時除了感激,其它都不需開口。
,...(恕刪)



這是台灣的悲哀
事情總是無法推行
沒人肯出來扛這事情

要怎麼收費
有沒有專責單位
目前只靠消防人員、山青、義消、還有民間救援隊
消防人員根本也沒有這樣的訓練
且各消防隊人力缺口根本都沒補滿,人已經少的很

沒有主管機關、大家只會推~推~推~~~
消防局講話比較小聲,推不贏人
最後就變成了消防局是主管機構

一趟救援要花費的人力物力
尤其是直升機的油錢
動輒上百萬

連個收費制度都不敢訂定
這個政府也很有問題
不過~~好像都是如此
包括濫用救護車到現在也一樣在擺爛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孤老一生之相!多的是這類

orioccidental wrote:
轉貼自雪羊視界FB...(恕刪)
Garbage post on FB. Talking nonsense!

ichishare wrote:
國外的專業都有實際的費用給付及資金為基礎,
臺灣救援環境的友善被踐踏、盡力的搜救品質被拿來過度檢視、不屑,
真是夠自以為是的了!


夠專業才能收費不就是臺灣傲視全球的「奧客精神」嗎?
屎應該要留在山林原野,撈出來幹嘛?

難怪救難隊會被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