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r wrote:
對不起,我只能認同機器人在倉儲類的地方作業。
至於要他們能夠取代人將貨品上架。將貨品整整齊齊的擺設在架上。
我不認為光是從商品的型狀,大小與位置的變換而機器人能勝任的。
從amazon go只能接納20個顧客還要喊停。
就知道不是一件輕易可行的新玩意。
我個人覺得炒作的成份居多。取代人力的變數太大了。
要花那麽多的相機,感應器來操作,到不如好好的將
RDIF改良變小,進化用印刷取代黏貼。
我相信比現行的方式實際多了。
..(恕刪)
所以,我開宗明義就說,目前商店的自動化(機器人)上架還未完全成熟。
然後,我也強調,前端/店面對多數零售商,自助式就很夠,亞馬遜是在跨入實體店這一項,試圖用不同於喘統(編:傳統)零售商的方式,因為,既然是新的實體店,就看看能否一開始,就是新模式。
其實,我的重點是,看不到的後端倉儲,因為這是影響成本、時間與速度最大的地方。
商店再先進,後端很落後也是噱頭。
後端先進,商店即便用人工,所佔成本的比例也是小,況且用自助式也足足有餘。
真正的科技與關鍵點不在商店,是整個後端運輸配送與倉儲,試想,貨若無法及時送到商店,要賣什麼,或又,配送成本很高,省一位收銀員,有幫助嗎?
專注前端商店只是一個噱頭!
亞馬遜及其他成功零售商的秘密武器是後端的整體後端運輸配送與倉儲,自動化加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