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商店在台灣?商研院:短期可成真

JJ-fr wrote:
對不起,我只能認同機器人在倉儲類的地方作業。
至於要他們能夠取代人將貨品上架。將貨品整整齊齊的擺設在架上。
我不認為光是從商品的型狀,大小與位置的變換而機器人能勝任的。


從amazon go只能接納20個顧客還要喊停。
就知道不是一件輕易可行的新玩意。
我個人覺得炒作的成份居多。取代人力的變數太大了。

要花那麽多的相機,感應器來操作,到不如好好的將
RDIF改良變小,進化用印刷取代黏貼。
我相信比現行的方式實際多了。
..(恕刪)


所以,我開宗明義就說,目前商店的自動化(機器人)上架還未完全成熟

然後,我也強調,前端/店面對多數零售商,自助式就很夠亞馬遜是在跨入實體店這一項,試圖用不同於喘統(編:傳統)零售商的方式,因為,既然是新的實體店,就看看能否一開始,就是新模式。

其實,我的重點是,看不到的後端倉儲,因為這是影響成本、時間與速度最大的地方。

商店再先進,後端很落後也是噱頭

後端先進,商店即便用人工,所佔成本的比例也是小,況且用自助式也足足有餘。

真正的科技與關鍵點不在商店,是整個後端運輸配送與倉儲,試想,貨若無法及時送到商店,要賣什麼,或又,配送成本很高,省一位收銀員,有幫助嗎?

專注前端商店只是一個噱頭!


亞馬遜及其他成功零售商的秘密武器是後端的整體後端運輸配送與倉儲,自動化加機器人



JJ-fr wrote:
別傻了,所謂無人商...(恕刪)


這套系統的意義不在於少幾個收銀員

而是更有效率的收集客戶的喜好,行為,購買頃向
(拿起來就買,拿起來看不買,根本不看,狂買狂掃)
對商品的上架下架能做更有效率的管理

還有安全性(對的,你沒看錯)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joy730 wrote:
咋考验人性?无人商...(恕刪)
大大,可能我沒有解釋的很清楚,我再說明白一點好了。

無人商店初期免不了會有宵小,在被拉黑、被送警之後,能留下來的都是忠實安心客戶,但要如何讓他們成為回頭客,說白了還是「讓利」而已。

假設這家店的薪資成本是五萬,在無人商店系統入駐後減為二萬,那節省出來的三萬,店家是否願意撥出一萬反應到商品售價上?

所以我說的考驗人性並不只是在宵小,還有價格,無人商店我不反對也不贊揚,持平看待,待發展個一兩年後才見真章。

科技日新月益,說不定下個月有機器人就可以上架補貨了,防盜機制也能自動報警了,技術上我不想做太多的探討,我關注的是未來的經營手法。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這套系統的意義不在於少幾個收銀員
而是更有效率的收集客戶的喜好,行為,購買頃向
(拿起來就買,拿起來看不買,根本不看,狂買狂掃)
對商品的上架下架能做更有效率的管理
還有安全性(對的,你沒看錯)


恐怕你替他想得太多了。
不論是馬先生或AMAZON GO,我還是覺得他們炒作的成分居多。
今天如果是WALMART, TARGET 跳出來做這個實驗。
我的想法就會改觀。因為這兩者都是在業內的經營者。

反觀,ali店內販賣的東西,對岸的有人說好像是5,10圓店的貨色。
花這麼高的科技成本來販售這些商品,好像大砲打小鳥。

有人甚至媒體用"超市"這個稱謂,真的錯很大。
我希望他們能夠區分超市,超商跟商店的差異。
ALI的規模只能叫做商店罷了。

能夠燒九牛一毛來玩玩而得到所有媒體的青睞,
比做什麼廣告都划得來。又傷不到筋骨。
最少我們也笨笨的人家吃麵,我們站在旁便喊燒也喊了一陣子,不是嗎?
JJ-fr wrote:

不論是馬先生或AMAZON GO,我還是覺得他們炒作的成分居多。
恐怕你替他想得太多...(恕刪)


馬先生我不知,但亞馬遜不是炒作,我是看的它成立,一直到現在,而且他的本業就是零售業,只是開始是網路,現在再加實體店面的可能性。

就如同,之前是賣書,書店,現在是賣場,包含各式商品,有自賣也有寄賣,但最終責任,包含寄賣與交叉互賣,都會是零售商,也就是亞馬遜扛起來。

以前也是以送到府為主,但隨著各種考量,包含客戶的喜好,現在也提供就近取貨,讓客戶以自己的時間為主去取貨,同時降低貨物遺失及損毀。

以前的機制尚未完全就緒,包含科技段,所以都是以賣,計畫性生產的產品為主,客製化程度有限,以及腐壞類的產品幾乎沒有,因為這還牽涉到下游廠商的能力,不光是商家本身而已。

這些都完善之後,開始慢慢的進入衣服,還能客製化生產,已經鮮蔬類商品。

亞馬遜會持續試一些新模式或科技,用來強化或輔組現有的模式,無論是交易、取貨或是後勤作業,但是都是圍繞在身為一個零售商,同時,想成為最大的零售商的目標。

他最不需要的是炒作,因為它的步伐,專家與有經驗的客戶,都很清楚,都知道它的方向。

他也是美國最被尊敬的商家,需要炒作?

觀察企業,最好是長期觀察,順便一帶,巴菲特對選股也是如此建議。

其他有偉大願景的就不懂,像亞馬遜、好市多等等,都是一步一步走在本業。

所以,排除亞馬遜吧。
Youshouldreborn wrote:
所以,我開宗明義就...(恕刪)

Youshouldreborn wrote:
馬先生我不知,但亞馬...(恕刪)


假如Amazon真的做好零售這一塊,以他目前產品的屬性,
我個人覺得RFID是游刃有餘。也就不用搞一堆生物分析及監控設施。
我在別樓有提過walmart當初打RDIF退堂鼓的原因。

原因是AMAZON產品的單價是足夠吸收RFID的費用與工資。
而且多少個客人進店都無關緊要。
同時,在理論上RFID可杜絕漏結帳的問題。
除非,你把RFID的籤條撕掉或破壞。

到最後的大前題,也就為了省了幾個收銀圓的配置罷了。
商店內其他的員工,我是想不出有可省得掉的可能。
不過,恐怕還要多僱用一個Security呢。

JJ-fr wrote:
恐怕你替他想得太多...(恕刪)


馬雲恐怕也沒您想的那麼簡單,這兩年「新零售」這個詞喊的震天價響,
連郭董都拾人牙慧跟著喊;但真的理解馬雲口中的新零售的內涵的人,恐怕也沒幾個吧,

我自己的猜想,馬雲的無人商店目前雖然規模尚只能應付零售等級的STORE,
但切入零售店作為實驗合情合理,先從小規模實驗,成本最低,
這應該是要實現新零售中「全通路、全時段」的第一步,
如果商業模式可行,軟硬體技術跟的上,再開放系統免費提供給供貨商使用,
大至量販業者,小至零售業者,若都能使用整套系統架構,
那「全通路」的達成也就不會太遠了;
這可是幫阿里巴巴上面數以萬計的賣家找出入的殺手鐧,
未來的想像空間還很大,就看這場實驗能不能成功
JJ-fr wrote:


Youshouldreborn wrote:
馬先生我不知,但亞馬...(恕刪)


假如Amazon真的做好零售這一塊,以他目前產品的屬性,
我個人覺得RFID是游刃有餘。也就不用搞一堆生物分析及監控設施。
我在別樓有提過walmart當初打RDIF退堂鼓的原因。

原因是AMAZON產品的單價是足夠吸收RFID的費用與工資。
而且多少個客人進店都無關緊要。
同時,在理論上RFID可杜絕漏結帳的問題。
除非,你把RFID的籤條撕掉或破壞。

到最後的大前題,也就為了省了幾個收銀圓的配置罷了。
商店內其他的員工,我是想不出有可省得掉的可能。
不過,恐怕還要多僱用一個Security呢。笑
假如Amazon真...(恕刪)


哈哈哈,您的邏輯有矛盾。

RFID是老技術,若是,您知道窩爾瑪都打退堂鼓,為何覺得亞馬遜會不知,除非您的假設是他很落伍,但若是真的嗎?

您在零售業,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零售業以及高端科技產業有多久? 我不是要酸您,只是提醒您,有何基礎認為他不懂,同時,您說的方向,甚至是對的。

他的產品屬性,是啥?

您有接觸過,接單生產的機制,還是從店面接單才生產。您知道參與的對象有多少,分工如何,是由工廠還是倉儲出貨?

光是這一樣,您有多少經驗?

甚至,他的店可能只是取貨店,不是購買店,有沒有想過?

我在01最大的娛樂,就是欣賞無知。


Youshouldreborn wrote:
哈哈哈,您的邏輯有矛盾。
RFID是老技術,若是,您知道窩爾瑪都打退堂鼓,為何覺得亞馬遜會不知,除非您的假設是他很落伍,但若是真的嗎?
您在零售業,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零售業以及高端科技產業有多久? 我不是要酸您,只是提醒您,有何基礎認為他不懂,同時,您說的方向,甚至是對的。
他的產品屬性,是啥?
您有接觸過,接單生產的機制,還是從店面接單才生產。您知道參與的對象有多少,分工如何,是由工廠還是倉儲出貨?
光是這一樣,您有多少經驗?
甚至,他的店可能只是取貨店,不是購買店,有沒有想過?
我在01最大的娛樂,就是欣賞無知。


對不起,我就是AMAZON的供應商之一。

我只覺得有人的嘴巴吃太多大蒜。
燻死人了。
擺幾台自動販賣機,
就是無人商店拉~~~

這樣的專案,我可以加入前瞻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