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沈 wrote:改成 國宅好了 能蓋...(恕刪) 國宅,我有其他創意可以在發一篇就是弄個膠囊式的單人房只能坐,只能躺,不能站所有衛浴都在公社這樣聚集容納更多低端人口對了,我連名字都取好就叫「九龍城寨」國宅吧
wangwangcome wrote:那潑漆會潑不完光那潑漆會潑不完光 李扁馬英那一個你不想潑 ...(恕刪) 可惜都還沒死....還不能上神桌!風氣不改的話...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被掘墳曝屍~????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生效 1895年5月8日(日軍於5月29日登陸)-始政時期 1895年-1915年-同化時期 1915年-1937年-皇民化時期 1937年-1945年-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華民國接管 1945年10月25日-舊金山和約 1951年9月8日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日軍自平津地區一面向西進攻晉中腹地,另一面也開始著手向華東地區進發。日本為擴大第二次中日戰爭,在中國上海製造八一三事變。儘管後勤保障不利、士兵訓練不足及缺乏空中、重炮支援等困難,國民革命軍仍固守幾近成廢墟的上海。日軍沒有攻擊上海外國租借地,表面上仍與其他國家保持友好,儘管事實上與其關係十分緊張。直到四年後,日本決定向同盟國宣戰,日軍才占領上海外國租借區。10月26日,國民革命軍在上海閘北區抵抗日漸艱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命令該區所有軍隊撤出,以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第三戰區代理司令長官顧祝同讓精銳的第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此舉一是為了拖延日軍進攻速度,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戰爭上的堅決態度,因九國公約簽字國正好將於當年11月6日召開會議,希望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謝晉元之子謝繼民說,最高當局決定死守閘北,除掩護大軍撤退外,更主要是想藉11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之機,爭取英美法等列強譴責日本,伸張正義。
a586308 wrote:中正紀念堂是一個古績....不管以後是統一或是台獨,百年甚至千年以後...都有歷史意義...就像紫京城(象徵帝制),就像頤和園(象徵亡國)...這古績可以帶來觀光財...有人千里迢迢去國外看柏林圍牆..甚至是死了千萬人被稱為暴政體制下蓋好的萬里長城...當然也有人可以千里迢迢來看中正紀念堂...蔣中正有功有過會有歷史客觀評價..不用現在一些人用主觀意識或是有目的的去評價 對啊!說得真好日本人來臺灣,蠻喜歡去那邊逛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