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ieChen wrote:我也不希望他被受害...(恕刪) 我也是個樓下噪音受害者建議穿個拖鞋如果願意再多花一點錢就裝木地板然後在木地板下鋪隔音毯隔音毯一坪約500-700元都約有19分貝上下的效果我之前就是因為樓上太吵反應之後感覺他變本加厲後來只好賣掉只是要挑區域加上頂樓真的很不容易最後還是買了次頂樓之後交屋前,我就打算詢問樓上屋主如果他要裝木地板,我願意幫她出隔音毯的錢,全室那最好基本上,如果他不是故意的我想,大家應該互相幫忙如此也藉此教育自己的小孩,成為一個更高尚的人.
對沒有超標的聲音敏感,是個人問題。因為此種原因要請他人改變,是你去造成他人困擾,扯到別人高不高尚未免想太多且扯太遠。凡事就照法規來,違法就去檢舉讓對方罰錢。檢舉不了就往樓上搬。每高一層樓每坪單價大約要多五千到上萬,就已經把這因素化成購屋成本算在房價中了,難道多花錢的是笨蛋嗎?如果樓板聲音是你最在乎的,就應該把區段、建商、周邊環境等其它因素放在後面考慮,而把住頂樓訂為必要條件才是。
aaatsz wrote:同樣的 我兒子的保母也被對方投訴 於是我建議她這樣處理 但是呢對方反而變本加厲 後來我兒子的保母就發飆 對方就縮回去 從此相安無事 我遇到的是隔壁(隔了一個防火巷)一位老婆婆一直來凡說電視太大聲,講話太大聲,要我家去換隔音窗,我反問她你為何不裝,她說她有裝,我就回她你裝的是假的隔音窗嗎?其實我覺得她有精神問題,因為除了來找我,也找了別樓的鄰居,一直以來她都打來跟我太太講,我太太也好聲好氣的回覆,直到有一次被我接到電話兇回去,之後就不在來騷擾了
請樓主正經的跟對方談清楚.因為大樓結構會有傳導效應, 所以並不是「好像是樓上發出來的聲音」就一定是樓上發出來的聲音! 如果要找人負責也要找對人!例如就明明全家都出國了, 房子都沒人, 還有感覺到樓上噪音的話,就要有個合理的解釋吧?我也有遇過一樓店家在裝潢打釘子(假日不能做會發出聲響的工作),我在我家聽到樓上傳來打釘子的聲音. 一想不對! 衝去一樓看, 果然是一樓在施工. 所以要就查清楚聲音來源, 不能全部都是賴在同一家人頭上.但生了小孩就要負責起除了生養小孩以外, 也不要影響到別人的責任.至少先盡人事吧? 防噪音的方式都試一下, 至少表示你們是有在意這件事.你們有享受到生養小孩的苦跟樂, 但別人沒理由跟你們一起承受不便或干擾.
曾聽過在自家社區擔任管委會委員的朋友聊到他們社區內的狀況更是有趣~原本住6樓的住戶這半年來不斷地透過管理中心抗議他們家樓上7樓的住戶很吵,甚至人不在家也一樣抗議。管委會後來協調無效後,就跟6樓住戶說,日後若再聽到7樓住戶造成的聲音,就請6樓住戶直接打電話報警或請環保局來處理,但是半年多了,6樓堅持要管委會出面,就是不願打電話給主管機關。聽說7樓住戶被抗議後,也做了一些對自家小孩的管制,所以小孩在家被管得很緊很不開心。就在某一天,7樓媽媽跟孩子起了衝突,在自家大呼小叫,夾雜教訓小孩的聲音,這狀況被6樓住戶聽到了,就打了電話給社會局,對,社會局喔,報案7樓家暴小孩,這下可好了,社會局不但來查了訪,還立了案,還開始了風險家庭的評估,得等幾個月才能完成評估。後來,7樓住戶就來跟管委會說,因社會局介入調查了,所以在調查沒有結論之前,她不會對小孩有太多的管制,所以日後若6樓還有任何就噪音上的抱怨,就麻煩她打電話報警….想不到,自此之後,朋友社區竟然就沒接到6樓打來抱怨7樓噪音的申訴案了…..
這個是製造噪音的人的錯,不管是你或是其他人,受害者一定是非常的痛苦才會投訴我以前聽音樂,我自覺沒有很大聲,但樓下說很吵我二話不說關掉重低音和調低音量,晚上就戴耳機我覺得別人覺得吵就是我的錯,我也覺得對不起鄰居但是這幾年,我深受噪音所苦,從早到晚不時有跑步聲和來回拉桌椅的聲音聲音明顯是從上方傳來,樓上住的是一對夫婦和兩個小孩第一次找他們,他們說是他們小孩跑步,以後會注意但後來沒改善,受不了再次找他們,就改口說不是他們了後來懷疑是他們的隔壁,但叫門從來不回應,連警察來也不回應所以就一直找不到凶手,至今仍飽受困擾,痛苦不已我只能說慎選居住環境,遇到沒有公德心的鄰居就是慘如果我很有錢一定選獨棟的房子,沒有錢只能住在素質差的地方素質差和沒有同理心的人吵到別人不會覺得自己有錯,還會怪受害者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