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tHA worte:
那個也是一種注音符號。
那篇文章就寫"有音標以後",
還是要有人教過,
當然,這裏的"教"這個字是廣義用法,...(恕刪)
因為中國字本來就有讀音在,
注音符號出現就是導正發音的存在
這我講個例子,
"上"字
注音四聲為
商X賞上
在加重音節同時自動導正發音。
但在大陸因為是音標音節不明顯,
輕重音會被地方音節影響,
所以念出來字會有鄉音,
這就是你說的"教"。
譬如"上"這個字在大陸南部地方,
上去的"上"通常發"賞"的音,
去變成曲的音,
變成"賞曲,就是鄉音的影響。
台灣早期注音都是有鄉音的老師教出來的,
但為什麼學習注音第二代都沒有鄉音了,
而且不管你父母甚麼省分來的,
第二代在注音導正下,
發音基本一致化,
但反觀中國到現在第3-4代講國語還是帶有濃濃的口音。
這個特點台灣也有,
就是所謂的台灣國語,
因為受到中原古音閩南音節影響,
所以講出來部分國字帶有閩南腔,
但是在注音符號導致下,
相對福建沿海閩南族群,
台灣閩南族群受到閩南音節影響非常小。
我初次去福建時,
講的國語當地人都很好奇,
很多人都問我哪裡來的,
我開玩笑說北京,
他們說北京才不是這口音,
因為新聞聯播的主播基本都北京口音。
我說台灣後,
他們都很訝異,
他們也沒聽過台灣人是這樣口音,
因為早期去福建很多是帶有閩南腔的。































































































